当前位置:机电之家首页 >> 工程造价>> 工程论文 >>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 观察︱伟大的变革——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盘点
观察︱伟大的变革——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盘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里,我们来盘点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前行既快、又稳、更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从1.8%增至15.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2.8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一)推进国企国资改革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从此拉开序幕。1984年7月,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的国营商业企业。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以利润包干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快速发展。1986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营企业。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年12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截至2000年底,电力、石油、石化、冶金等14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盈利。2003年3月,经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标志着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迈出重要步伐。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10月,中国联通在集团层面开展混改,引入14家战略投资者。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持续推进,截至2018年8月,央企从196家重组到96家。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鼓励和支持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冲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牢笼,民营企业迎来春天。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非公经济36条”)出台。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民间投资36条”)出台。2016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201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通过修订,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

(三)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1992年,国家颁布新的《价格管理目录》,大幅减少中央管理的价格项目。1994年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基本取消。199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实施,提出实行并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200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提出国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价格依法实施监管。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2017年9月底,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能、物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超过5000亿元。

(四)要素市场稳步推进

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1990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2015年起,全国33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2016年10月,《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出台,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2013年1月,被称为“新三板”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成立。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a股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关键一步。2016年12月,“深港通”启动。2018年3月,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原油期货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探索。

(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迎来“科学的春天”。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第一天,共受理海内外专利申请3455件。1995年5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1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立了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8月,《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出台,确定在8个试验区域探索创新改革的经验。

(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978年4月,《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财政部关于试行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几个规定的通知》发布,对投资主体的限制逐步放宽。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将单一审批制度划分为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措并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投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风险防控机制。

(七)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之后,各专业金融机构相继恢复成立。198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这是对统收统支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释放了地方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4月1日,国务院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1995年6月,外汇兑换券完成历史使命停止流通。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出台,正式确立中央银行制度。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1994年1月,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有效增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中国金融管理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格局。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启动。201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正式生效,中国份额占比从3.996%升至6.39%,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三位。此后,人民币正式加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推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2018年8月,国家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支出责任。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着力破除了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一)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党和国家政治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地方组织法、选举法等七部重要法律,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走向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步骤。1979年,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2010年,明确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中国选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1990年,《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居委会选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各地按照法律规定的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依法进行选举。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善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1986年3月,九三学社两位社员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此基础上批准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实践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先后5次对现行宪法作出修正。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此后又先后通过1个决定和10个修正案。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截至2018年10月,除宪法外,中国现行有效法律268件,行政法规757件,地方性法规1.2万多件。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律师制度。近40年来,中国律师人数从200多人发展到36.5万人,律师事务所从70多家发展到2.8万多家。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制定实施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开展,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确保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

(四)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1982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机构改革,国务院所属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100个减为61个,工作人员编制缩减1/4。此后,经过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7次政府机构改革,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焕发新光彩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

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1998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2003年7月,中央宣讲团赴全国各地集中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编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读物,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01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部署。

(二)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开放40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分类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建立有文化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向纵深拓展,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三)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明显提高

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作播出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国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为18728家。随着电影产业改革的推进,电影产量大幅度提升,每年故事片产量稳定在700余部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全国电影票房年均增长率超过30%,国产影片占据市场优势地位。非遗保护事业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截至2018年,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项目达39项,位居世界第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解决了广大农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截至2017年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71%和99.07%,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用户总数达1.29亿户。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文化交流阵地稳步拓展,已在全球建成35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与157个国家建立了机制化的文化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合作交流网络。旅游市场规模显著扩大,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突破50亿人次,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16万家,旅行社2.79万个,景区景点3万多个。

(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我国报刊业取得长足发展。2017年,报刊出版数量比1978年增长9.8倍,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哲学等各门类。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数量显著增长,从1978年的125家增长到2017年的2656家,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阵地不断巩固壮大。大力推进新闻发布制度化,加强建章立制,形成工作机制,新闻发布活动场次不断增加。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声音传播得更广更远。2017年元旦,中国国际电视台正式播出,外宣旗舰媒体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为净化网络空间,2014年以来,直接受理处置网上有害信息举报600万余件,指导各地各网站受理处置举报逾亿件。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98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五讲四美”活动和“三热爱”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上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典口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广泛采用理论阐释、新闻宣传、文艺作品、网上传播等多种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宣传发布“时代楷模”,为全社会树立精神标杆。截至2018年11月,共发布时代楷模55批83个。同时,还开展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全国道德模范333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实施“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全国全民健身站点已达到平均每万人3个。

四、共享改革成果,共建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实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到2017年的25974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2.8倍。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1982年年底,开始实施“三西”(甘肃省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扶贫工程,开创了扶贫开发先河。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1996年,中央正式启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全国一盘棋,先富带后富。1986年,中央单位开始定点扶贫工作。30多年来,已实现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全覆盖。

(二)教育助推中国梦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恢复高考。40年来,累计2.28亿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国家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贫困地区学校“改薄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项目,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全国81%的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等学校累计培养9930.9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三)就业和社保夯实民生之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就业和社会保障摆在重要位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1300万人以上,构建了全世界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网。

(四)以全民健康促全面小康

改革开放40年来,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深化医疗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生育政策逐步调整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我国卫生应急救援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五)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40年来,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我国住房发展正在向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迈进。

(六)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治理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开拓了社会治理的新境界,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定不移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美丽中国建设深入人心、稳步推进。

(一)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共召开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会议),并于第二次会议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79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起,开展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15年至2017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加大河道管理力度。从2016年12月1日起,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采砂情节严重的,以非法采矿罪定罪处罚。不断提升生态司法保障能力建设。2015年1月,新《环境保护法》正式确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截至2018年4月,全国共设立环境资源审判机构1040个。

(二)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坚持节约优先方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17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1980年的1/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02年的466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134立方米,下降了71.2%。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40%。绿色交通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全国拥有公共汽车65.12万辆,其中清洁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占比54.2%。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由2000年的8700多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3.1亿亩。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主要资源产出显著提升。资源产出由1978年的1533元/吨增长到2017年的6714元/吨。1990年,国务院确定每年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普及节能知识和法律。截至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已经成功举办28届,公众节能意识明显提高。

(三)美丽城乡建设稳步推进

2015年开展海绵城市试点,30个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园林城市创建有力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截至2017年底,345个城市(含县级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11个城市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截至2018年10月,全国已有138个城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城市公园绿地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09.9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01平方米,比1981年分别提高18.08倍和8.34倍。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大小适宜、远近适中、设施完善、生态惠民的公园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17年底,全国建成公园15633个,公园面积达到44.5万公顷。城市公厕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数量从1979年54180座增长到2017年136109座。

(四)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成立和加强环保机构,逐步建立完善规划、法规、标准、监测、环评、执法、应急等监管体系,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质量改善进程加快。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3年至2017年全国首批实行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4.7%。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全国累计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左右。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17年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连续三年有所增加。

(五)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1978年,国家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38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02%,在北方地区构筑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被誉为“绿色长城”。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72万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8年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47亿亩。防治荒漠化成效显著。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治沙工程使得土地沙漠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湿地保护与修复效果良好。采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公园建设等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湿地保护率达49.03%。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取得积极进展,12个省(区、市)、32个试点区域共划定自然资源登记单元1191个,确权登记总面积186727平方公里。

六、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导,恪守党的性质宗旨本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军着眼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持续深化改革。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牢固立起来,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

(二)改革兵种领导体制

改变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实行军委机关多部门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构建起“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三)调整力量结构布局

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优化兵力规模构成、调整力量结构布局、改革作战部队编成、压减老旧装备部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展现我负责任大国形象,有效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截至2018年8月,我军先后组织30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护航。

(四)改革人才培养体系

重塑院校、科研和训练机构,构建形成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科研体系。

(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大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推动军事后勤、武器装备等重点领域,特别是海洋、太空、网络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六)推进国际军事合作

积极推进国际军事合作,保持大国军事外交良性互动,积极参与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注重战略筹划、战略设计,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新格局。

七、港澳台侨助力改革开放,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港澳同胞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港澳各项事业长足发展。40年来,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进展。广大海外侨胞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一)港澳为改革开放作贡献,国家成就港澳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港澳一直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7年底,内地累计使用港澳资金1.02万亿美元,约占内地累计使用外资的54%,港澳累计在内地投资项目43.3万个。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总值从1978年的108亿港元扩大约380倍,达到4.1万亿港元,年均增长16.5%。目前,香港是内地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服务贸易伙伴。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全球最长桥隧结构跨海大桥,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

(二)台湾同胞参与改革开放,推进祖国统一

198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接待探亲旅游台胞的通知。同年11月,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来到大陆。2008年6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同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湾团队旅游正式启动,开启两岸交流交往新局面。12月15日,两岸实现空中直航、海上直航、直接通邮,两岸“三通”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9月,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政策正式实施。这一重要举措回应了台胞要求,便利了台胞在大陆生活、居住和就业。

(三)海外侨胞心系祖国,助力改革开放

海外侨胞率先进入经济特区和沿海侨乡投资兴业,一批又一批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新创业,成为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海外侨胞融通中外,在全世界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交流,是促进中外友好合作的天然渠道,是拓展民间外交、维护祖国统一、发展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最积极最热情的推动者。

八、迈进对外开放新时代,促进全球治理新变革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一)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货物贸易出口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26万亿美元,年均增速15%;进口额从108.9亿美元增长到1.84万亿美元,年均增速14.1%。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第一大国,2013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进口国,中国市场吸收了全球服务出口的十分之一。

(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绘就对外开放新蓝图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与共建国家共同打造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截至2018年8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运送货物超过88万标箱。

(三)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党际交流,加强民间交往,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1974年4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邓小平同志出席会议,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2000年9月6日至8日,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江泽民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看法和主张。200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胡锦涛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首次全面阐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九、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维护中央的权威,就是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为内容的“双学”活动。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坚持党管干部管人才原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

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党的十二大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写入党章。2014年1月,党中央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好干部二十字标准。2018年7月,印发《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完善了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充分体现中央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制度。2018年5月,党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四)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1990年8月召开的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确立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2015年6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83年10月,中央决定用三年多时间对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进行全面整顿。1990年3月,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论断,明确“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28万起,处理党员干部33.29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44万人。《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施行以来,全国共有1.7万余个单位党组织和8.3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

(六)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要“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决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的问题,严肃查处一大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消除重大政治隐患,有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和先进性纯洁性。与此同时,党中央把追逃追赃作为遏制腐败蔓延的重要一环,纳入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连续开展“天网行动”,追拿归案一批外逃腐败分子。2014年至2018年8月,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4608人、追赃逾百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54名落网。

(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共开展12轮巡视,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进行“机动式”巡视。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对30个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与此同时,实现派驻全覆盖,擦亮监督“探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共设立46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129家单位,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八)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强调制度在恢复党和国家正常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006年1月,十六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制度,并在全党范围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制定的两万多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严肃纠正一批违法违规文件,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党纪国法统一。

总结过去豪情满怀,面向未来信心百倍。党的十九大清晰描绘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伟大变革始于足下,人民幸福源于奋斗,砥砺奋进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调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作者:未知 点击:183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标签:观察︱伟大的变革——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盘点
*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观察︱伟大的变革——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盘点》相关权利人与机电之家网取得联系。
关于“观察︱伟大的变革——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盘点”的更多资讯

电子样本

低噪音变频发电机组
:张利敏
:18996474224
:重庆贝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个人求购

彭先生 【求购】  石笼网  2024-8-22
陈丽 【求购】  防爆电磁阀  2024-8-22
杨经理 【求购】  勘察表  2024-8-22
陆生 【求购】  蒸汽发生器  2024-8-21
 【求购】  蜂鸣器  2024-8-21
 【求购】  西门子电源...  2024-8-21
刘经理 【求购】  切割机配件  2024-8-21
 【求购】  热源泵  2024-8-21
VIP公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