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机电之家首页 >> 工程造价>> 工程管理 >> 范围管理 >>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简介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简介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历史沿革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0年10月被学院确定为产学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成立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于2006年7月对团队成员进行了调整,一直延续至今。团队带头人及成员直接组织、主导和参与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承担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量教学、改革、实训和科研任务。

团队坚持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相结合,追踪行业现状和发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教学效果好,团队教师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以团队的形式承担教学、教科研、技术服务和上岗培训工作。

2.人员构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共12人,是一支知识、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教授1人,占33.3%,副教授及高工3人,占25.0%,讲师、工程师5人,占41.7%;有4人具有8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其中2人来自企业;来自施工一线的教授级高工3人,工程师2人;硕士学位6人,占50.0%,学士学位6人,占50.0%,其中1人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人正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位兼职硕士生导师;50岁以上3人,占25.0%,40-50岁的4人,占33.3%,30-40岁的5人,占41.7%;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双师教师12人,占100%。3位老师有德国bew跨企业培训中心和香港建造局“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的经验;团队教师分别毕业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学校,团队12人均有建筑企业的工作经历。
3.建设成果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5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年10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二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11月被学院确定为院级品牌专业,2006年7月被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建成两门国家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院级精品课程,2004年12月建成一个江苏省建筑技术实训基地,2005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团队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07年12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几年来,团队培养和培育了1名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对象;2名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人为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目标定位

本团队主要服务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管理,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团队的协作精神,优化团队学历、年龄、职称和技能结构,进一步加强与一线企业的人员交流与合作,将本团队建成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富有活力、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由此实现用3~5年时间将本教学团队建设成国内同行有地位、省内知名的,集教学、科研、培训、工程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名陈年和出生年月1964.10参加工作时间1986.07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性别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工学硕士)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授予时间2003.12职称副教授高校教龄10年
工作部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行政职务院长
联系地址、邮编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145#信箱 221008
办公电话0516-83889549移动电话13776775151
电子邮件地址nhchen@xzcat.edu.cn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07年12月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带头人;

3、国家一级注册监理工程师;

4、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社会兼职情况
1、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施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2、徐州方圆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总工程师;

3、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委会委员。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99.09~2003.12河海大学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方向
1991.01~1991.12兖州矿务局37处从事工程施工
1992.01~2001.12徐州建院工民建学科从事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工作
2002.02~2007.01徐州建院基建处从事工程建设
2007.02至今徐州建院土木工程学院从事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工作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11人

姓名候海泉性别年龄43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91.07
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硕士)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授予时间1991.06所学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高校教龄4年工作部门中南集团行政职务总承包公司总经理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

2、2000年度跨世纪人才十大新闻人物

姓名戚豹性别年龄34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96.07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工学硕士)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授予时间2004.06所学专业结构工程职称讲师、工程师
高校教龄10年工作部门土木学院行政职务副院长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07年12月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2;

2、《建筑结构与结构cad》获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排名4;

3、“autocad2000&2002中文版模拟教学系统”课件2006年12月获江苏省第三届“天空杯”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排名1;

4、“autocad2000中文版教学系统”课件2003年11月获江苏省教育技术研究会课件评比三等奖,排名1;

5、指导卞柳柳同学毕业设计“徐州某轻钢门式刚架厂房”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排名1;

6、“钢筋混凝土模拟教学系统”课件2003年11月获江苏省教育技术研究会课件评比二等奖,排名2;

7、“建筑结构cai模拟教学系统”课件2006年1月获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件大赛一等奖,排名2;

8、“建筑结构教学模拟系统”课件2002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厅好课件奖,排名2。

姓名王军强性别年龄35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96.07
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硕士)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授予时间2001.04所学专业结构工程职称讲师、工程师
高校教龄8年工作部门土木学院行政职务副院长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07年12月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4;

2、2007年2月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年度“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排名1。

姓名方建邦性别年龄49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84.08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授予单位南京工学院
授予时间1984.07所学专业建筑结构职称教授
高校教龄10年工作部门土木学院行政职务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苏北地区采暖住宅节能设计技术研究》获03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发明专利03113029,排名2;

2.《苏北地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研究》获03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3。

3.2007年度江苏省教学名师;

4.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

姓名宋功业性别年龄51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76.01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授予单位包头钢铁学院
授予时间1984.07所学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高校教龄3年工作部门土木学院行政职务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洁净厂房施工技术研究成果2003年12月获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2、碾压混凝土地坪的研究与应用2001年9月获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3、洁净厂房施工技术研究成果2003年3月获湖南省冶金行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4、碾压混凝土地坪施工法2001年6月获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工法证书;

5、碾压混凝土地坪施工法2003年11月获中国建设部工法证书。

姓名王 玮性别年龄36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96.07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工学硕士)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授予时间2005.07所学专业结构工程职称讲师
高校教龄10年工作部门土木学院行政职务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07年12月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5;

2、“地基基础工程”课件2006年12月获江苏省第三届“天空杯”多媒体课件评比好课件奖,排名1;

姓名孙武性别年龄30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2003.07
最终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硕士)授予单位河北建筑科技学院
授予时间2003.06所学专业结构工程职称讲师
高校教龄4年工作部门土木学院行政职务建筑工程教研室主任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姓名孙韬性别年龄30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2001.08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授予时间2001.06所学专业土木工程职称讲师
高校教龄8年工作部门土木学院行政职务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获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排名1;
姓名卢经扬性别年龄52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78.06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授予时间1982.07所学专业高分子化学职称副教授
高校教龄8年工作部门土木学院行政职务建筑材料教研室主任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
姓名史峰性别年龄57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68.12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授予单位南京工学院
授予时间1984.12所学专业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职称高级工程师
高校教龄4年工作部门徐州国外开发公司行政职务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姓名季翔性别年龄48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民族参加工作时间1982.12
最终学历(学位)本科(学士)授予单位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授予时间1987.07所学专业建筑学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高校教龄10年工作部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行政职务教学院长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2004年2月获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称号;

2、2007年2月被批准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3、2006年8月被批准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对象;

4、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

5、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装饰表现技法》主持人;

6、《苏北地区采暖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研究》2003年12月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7、《苏北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研究》2004年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8、《苏北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研究》2003年11月获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4年以来)

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陈年和2004年至今100学时/学期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陈年和2004年至今42学时/学期
建筑施工技术陈年和2004年至今75学时/学期
基础工程施工陈年和2008年至今50学时/学期
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陈年和2004年至今42学时/学期
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戚 豹2004年至今34学时/学期
建筑工程cad实训戚 豹2004年至今40学时/学期
建筑材料实训戚 豹2004年至今24学时/学期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王军强2004年至今100学时/学期
建筑结构王军强2004年至今102学时/学期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王军强2004年至今96学时/学期
建筑材料卢经扬2004年至今60学时/学期
建筑节能技术季 翔2004年至今40学时/学期
建筑施工孙 韬2004年至今40学时/学期
施工工艺实训宋功业2006年至今48学时/学期
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宋功业2007年至今48学时/学期
建筑结构cad实训方建邦2004年至今24学时/学期
钢结构实训方建邦2004年至今24学时/学期
基础工程实训王 玮2004年至今24学时/学期
房屋建筑学孙 武2004年至今78学时/学期
地基基础工程孙 武2004年至今42学时/学期
基础工程实训孙 武2004年至今24学时/学期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候海泉2004年至今48学时/学期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史 峰2004年至今54学时/学期
建筑施工机械史 峰2004年至今45学时/学期
2.教材建设情况: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省级精品或获奖情况
建筑施工技术陈年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年
建筑施工技术陈年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
建筑施工技术陈年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建筑装饰表现技法季 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建筑结构选型戚 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建筑力学孙 武科学出版社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戚 豹中国交通工业出版社2007年
建筑构造戚 豹科学出版社2004年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宋功业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年
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宋功业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年
地基与基础王 玮中国交通工业出版社2007年
建筑力学王 玮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年
建筑材料卢经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建筑材料卢经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3.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07年12月
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1月
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试点专业全国第二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2001年10月
建筑装饰表现技法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11月
建筑结构与结构cad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11月
指导设计“徐州某轻钢门式刚架厂房设计”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2006年11月
指导卞柳柳同学设计“徐州某轻钢门式刚架厂房设计”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005年11月
指导刘广保同学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004年11月
4.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
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7万元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2000~2004年
江苏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400万元江苏省教育厅2004~2007年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180万元教育部2005~2007年
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试点专业24万元教育部2001~2007年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万元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
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育内容与实践教育体系研究30万元教育部2004~2007年
《建筑装饰表现技法》国家级精品课程20万元教育部2006年
《建筑结构与结构cad》国家级精品课程20万元教育部2007年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万元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2005~2007年
《建筑结构与结构cad》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5万元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化学习模式研究0.5万元江苏教“十五”规划课题2003~2005年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0.5万元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1~2004年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答疑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课题0.4万元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04~2005年
信息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0.45万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2008年
5、教学改革特色

1、团队设置特色:本团队以土木学院院长陈年和为带头人,带头人具有教学和工程施工双重经历,有7年施工一线技术工作经历,有6年系主任工作经历,兼职监理公司总工,现正带领团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深入改革。团队同时成立了以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

本团队主要服务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团队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团队学历、年龄、职称和技能结构合理,与一线企业的人员交流与合作广泛,是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富有活力、专兼结合的、集教学、科研、培训、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工程型”教学团队。

2、专业特色:本团队主要服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一项。团队按照教育部16号和47号文的要求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2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3—每学年三学期工学交替,2—毕业证书与上岗证书双证融通,使毕业生能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按照建筑施工产品的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改革,并根据课程内容的分析采用项目引导、学做合一、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体系;通过校企互通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追求工程真实情景或仿真情景建设,构建了集教学、培训、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和培训中心。

3、课程特色:本团队建设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校级精品课程,现正开发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轻钢结构工程施工4门工学结合课程,团队中每个成员均在致力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通过深入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等分析,构建了与岗位任务对接的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特点和内容分析,构建项目引导、学做合一、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切实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对毕业生岗位能力的要求,凸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4、实践性教学及创新性改革措施:在实践教学方面,团队要求每一个实训项目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教学,要由团队成员集体讨论、共同备课,有的实训项目直接按照岗位资格考证的要求来开设,按照岗位资格考证的操作规程来训练。在学生的考试方法改革上,我们采用实际现场技能考试的办法。如测量专业的学生测量实训考试,选择学校的实际工程考试,教师当场验证操作结果,对不合格的学生,由学生选择时间重新考试,直到掌握训练的内容为止。

在实训项目管理上,团队结合学院自身的实际,制订了各训练项目的考核办法。有了考核措施,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团队要求每位指导教师要按照项目要求自己做到熟练和规范操作,熟悉自己开设实训项目设备性能,熟练开出实训仪器设备能开出的全部实训项目,并力争开发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训项目。在团队的组织和指导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其他土建大类的利用实训项目进行上岗资格考证,学生的考证一次通过率达94%以上,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明显地提高。

5、资源建设:团队积极开展省内师资、教学资源、实训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工作,与省内55家建筑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55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下有4000多个项目部,可以同时安排10000名学生顶岗实习。团队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挂实职锻炼,引进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训指导教师。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重点建设好国家、省资助项目。团队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特色与共享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技术与文化相结合、近期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整合全院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以土建专业大类为基础,调整、扩建原有的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系等系实验实训中心布局,组建了国家级和省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几年的建设,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17256平方米,实训设备2479(台、套),设备价值1726万元,能够同时满足1360名规模学生的实训任务。通过扩充建设和科学的管理,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规范。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使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成为江苏建筑职教集团内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企业职工的培训基地;苏北地区建筑行业建筑技术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建筑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

6、网络教学:团队建设的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和自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境,精品课程均建立了课程网站、课程自测系统,同时开发了筑兴网络答疑系统,建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专业网络论坛,形成了立体化的网络教学环境。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团队重视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教育部、省级课题均及时应用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团队成功申报了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省优秀课件。团队指导学生近三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团队通过校企合作与中煤第五建设公司、中煤第三建设公司和山东海鲁公司等55家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中国煤炭基本建设总公司、山东枣庄矿业集团第四工程处、皖北矿业集团等企业每年培训学员一千余名。并先后为江苏、安徽、山东、宁夏等企业进行技术咨询。

团队在科技服务方面,利用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新型外墙保温材料、分户计量分室控制采暖系统、新型保温砂浆、节能型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等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应用推广项目6项。2006年被评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高校。

2005年下半年至今,团队接收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土建大类相关专业的1672名学生来校实训。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院与淮安市涟水职教中心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首批免费为他们培训的20名师资中,就有5名为建筑类专业的实训教师。为涟水职教中心免费设计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我们把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实训室的设置及其功能发挥、管理制度等全部按照先进的理念无偿援助。我院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已达成初步的意见,对口扶持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这也是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的要求,把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提供给他们,学院争取在基地的建设上让更多的人受惠。

7.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
建筑类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的改革实践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30卷第5期2007年
建筑类专业分散实习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第 卷第期2007年
科研兴校 科研强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第25期2007年
强化内涵建设 创建示范性高职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7卷第1期2007年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艺实训教学探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第1期2006年
信息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第9卷第4期2005年
建筑艺术教育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3期2004年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几点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第36期2004年
以提高应用性为目的改革高职土建类力学课程教学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第36期2004年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本教学团队团结、敬业精神强,教学与实训环节配合密切,老教师关注年轻教师的发展,言传身带,适时安排青年教师助课、试讲、参与实训答疑、习题课、成绩评定、指导实训等基本教学环节;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先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作示范辅导;不定期地听青年教师讲课,坚持定期开展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树立热爱学生、热爱实训教学、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鼓励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和科研课题,坚持教学、教研和科研齐头并进,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交流。

团队坚持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相结合,追踪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引入、吸收建筑技术行业先进的工程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社会、行业的发展同步。团队还选派教师到工学结合经验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如德国bew跨企业培训中心和香港建造局)进行实训课程开发培训,以促进实训基地构建真实或仿真职业情景,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共同备课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共同的现场参观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实践经验;通过有组织的安排青年教师做具体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通过共同教学(两个人同时给一个班上课和辅导)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水平。

经过几年的培养,团队目前已有硕士教师6人,1人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一批现场调入或聘请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教师,形成了“工程型”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使得团队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成长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实训教学骨干,在学生评教中获得“优秀”。在教研、科研上也取得了喜人的收获。团队中1人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1人为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1人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1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人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对象;1人为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被评为优秀教师;多人多次被评为市、院级优秀共产党员。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
苏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集成技术研究20万元建设部2007~2009年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15万元建设部2006~2007年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经济适用技术研究15万元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06~2008年
苏北地区既有采暖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研究10万元江苏省科技厅2003~2004年
苏北地区建筑设备节能成套技术研究10万元江苏省建设厅2003~2005年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团队重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广,团队承担的教科研成果已经在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得到实践和应用。团队主持的教育部、省级课题均能及时应用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如团队主持的教育部课题“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过程中和结题后,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按照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开发形成了“一主线、二阶段、三层次、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很快在全院大部分专业进行了推广应用,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模式,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和企业的用人要求,积极探索和完善“232”人才培养模式(2—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3—每学年三学期工学交替,2—毕业证书与上岗证书双证融通),整合并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实施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教育,现已在学院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推广,效果良好;团队主持的“高职院校考试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江苏省重点教研课题,团队很多成员参加了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质量考核中应用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如土木工程学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所有课程考核中实施了“教考分离”,在实训课程考核过程中,在注重过程考核的同时,普遍推行了最终进行答辩,结合过程考核成绩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评定,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起到了推动作用;“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答疑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项目成功开发了“筑兴网络答疑系统”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很快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团队承担的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均在教学过程中有了具体体现,如苏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集成技术研究等几项科研项目成果内容已经写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校本教材中。在教学过程中团队将前沿性成果教授给学生,并以此为基础,正在准备将《建筑节能技术》课程申报精品课程,切实保证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于教学过程中。

团队根据教、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依托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积极构建具有“真实或仿真学习情境”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实践为先导、以任务为本位,构建“情境化”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环境从“虚拟”向“真实”过渡。在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的技能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如单项技能采用“任务教学法”,综合技能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编写了相应的项目课程教材及实训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团队有2门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1门课程获省精品课程,有5个课程课件在省部级获奖。学生近三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使学院教研、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转化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六、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团队建设目标: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培养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2名、一级注册建造师4名,开发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工学结合”课程,并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打造成国家级精品专业;团队将完成教科研项目10项以上,其中省部级项目5项以上,获科技进步奖2~3项,获专利3~4项,开发建筑节能产品4~5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收入超过500万元,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超过500人次/年;将建筑实训基地建成国内知名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超过99%,其中行业内就业率超过95%。由此实现用3~5年时间将本教学团队建设成国内同行有地位、省内知名的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计划:

1、通过学历进修、国外研修、校企互派、挂职实践、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形式,不断提高团队教师的学历水平、职称层次和工程经历,确保团队师资的特质;通过教学研究,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项目引导、学做合一、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或担任课程建设带头人等形式,提升团队的技术服务、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团队的以老带新多为年青教师参与团队教学及技术服务工作提供机会和帮助,培养其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尽快使他们成为团队建设和发展的骨干,确保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将实训基地建设为真正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使每年的培训人次达到1500人次/年,为江苏省建筑职教集团员工培训达到500人次/年,对口支援同类院校的师资培训200人次/年,把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职业培训基地。

3、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3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10门工学结合课程,并使其中的4门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超过99%。

4、2009年12月前,从本团队现有教师中,选拔2~3名职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团队后备骨干教师培养,安排赴德国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培训,并为其教、科研提供帮助,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其能力提升、职称晋升提供机会和平台。

5、2009~2010两个年度每年安排2名教师到现场挂实职实践,提升团队的工程经历,为其取得注册建造师提供条件。

6、利用节能研究中心的平台,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研究,完成科研项目6项以上(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以上),获科技进步奖2~3项,申请专利3~4项,开发建筑节能产品4~5项,并在400万平方米住宅中推广应用。使团队成为建筑技术、建筑节能研究成果孵化和产品生产基地的技术支撑。以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程为契机,开发苏北新农村住宅节能成套技术。

作者:未知 点击:244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标签: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简介
*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简介》相关权利人与机电之家网取得联系。
关于“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简介”的更多资讯

电子样本

低噪音变频发电机组
:张利敏
:18996474224
:重庆贝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个人求购

彭先生 【求购】  石笼网  2024-8-22
陈丽 【求购】  防爆电磁阀  2024-8-22
杨经理 【求购】  勘察表  2024-8-22
陆生 【求购】  蒸汽发生器  2024-8-21
 【求购】  蜂鸣器  2024-8-21
 【求购】  西门子电源...  2024-8-21
刘经理 【求购】  切割机配件  2024-8-21
 【求购】  热源泵  2024-8-21
VIP公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