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机电之家首页 >> 工程造价>> 常用范本 >> 工程进度款结算申请表 >> 核科学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学术型人才培养”主题学习讨论活动
核科学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学术型人才培养”主题学习讨论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学院核类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全院师生对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为培养高质量本科学术型人才培育沃土和创建良好氛围,核科学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学术型人才培养”主题学习讨论活动,深度剖析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明确了人才培养改革目标与举措,认真总结了取得的人才培养成效。

一、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专业发展现状

学院依托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现有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等3个工科本科专业和核物理1个理科本科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首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管理专业、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防重点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和湖南省特色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ap1000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分析”和省级一流课程3门。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博硕士导师26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为专业带头人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团队,多次荣获湖南省本科教育教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优秀教研室等省部级荣誉。目前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专任教师22名(含学科教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45岁以下青年博士教师占80%以上。拥有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氡工作委员会委员1名,特聘潘自强院士为兼职教授。目前在校本科生240余人。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待下文),是国内一流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支撑专业,师资队伍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海外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2人(韦悦周、刘龙成),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3+1”(3年理论学习,1年实践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中核四〇四厂、二七二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核燃料循环(铀矿冶、铀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制备、后处理、三废治理等)系统以及核电站、医疗卫生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建造、运行与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目前在校本科生230余人。

核物理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拥有省级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核物理拔尖班。专业创办于2007年,现有专任教师11名(不含学校其他院系部门归口本专业教师),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占80%以上。目前在校研究生20余人,本科生200余人。

(二)人才培养定位及优势

人才培养定位:学院主要面向我国核工业、国防、环保、医疗卫生及核物理等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在核能工程、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技术、医学物理、核化工及核物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所需的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优势:①因核而生,历史久。伴随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而诞生,一直立足核阵地、服务核事业。六十多年为“核”育人不间断,为核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环保卫生事业培养了近10000名人才;② 专业全面,层次全。拥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及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业方向覆盖下设所有二级学科,为学术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学科基础。③ 学缘丰富,师资强。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4人。拥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湖南省121人才5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教授1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4人,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计划1人、湖湘青年英才3人、湖南省“优青”3人。④ 产学研用,平台优。拥有六大国家级质量工程教学平台、二个国防特色学科、六个校企合作基地、十大科研平台(两个国家级平台)、四大社会服务平台、六个创新团队和三个国际化合作组织。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亟需加强。学院部分教师科研任务、科研压力、考核压力较大,存在较为明显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等方面时间投入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育人能力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清晰的逻辑思维结构。

2.教师科教能力提升机制缺位。没有完善系统的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政策措施,没有教师队伍分类管理的机制,不利于提升教师队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地位。

3.实践与理论教学存在脱节。生产实习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脱节严重,很多时候实习实践过程存在走过场、拿学分、完任务的情况,不能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习实践环境,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不足,高质量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学生不能将课堂所学用于指导具体实践,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加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高水平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目前学院建设了一批实习实践基地,但整体而言,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大多以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为主,与国内高水平核学科科研院所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数量缺乏。

5.科教协同育人格局未打开。虽然学院科研平台、科研项目较为充分,但科教协同融合不足,科研平台未能充分吸纳本科生进平台,科研导师及团队未充分吸纳本科生进项目,科研反哺教学不够,未能将科研成果充分转化为教学资源、教材资源,科研育人尚未形成合力,科教协同育人缺少系统性。

6.卓越班拔尖班特色不突出。学院拥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和“核物理”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基地,但目前特色不突出,未能在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机制和举措。

二、人才培养改革目标与举措

总体目标:以培养专业基础牢、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学术英才为目标,整合学科、专业、师资、平台等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科教融合,搭建学术环境,配备科研导师,制定个性菜单,实施学术型创新本科人才培养。

围绕总体改革目标,主要举措围绕“五个全面”,具体如下:

(1)落实教师育人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本科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构建教师分类培养、分类考核、分类激励机制,为教师们热爱教学、潜心教学、创新教学创建沃土;全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课程团队建设,夯实教师发展基础;建立“卓越教师”奖教金机制,激励教师们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卓越教学成为每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形成“传帮带”良效机制,以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推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

(2)强化高水平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强化与现有研究院所的合作关系,深化与核工业230研究所、中国原子能院、中科院上海应物所、中科院核安全所、中科院等离子所、中科院高能所、中核404厂、中核272厂等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化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过程性考核,让学生真正有机会进入实验室,不再是走过场、做样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新基地,进一步拓展与中科院近物所、中国核动力院、中广核研究院、中核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产学研教”协同育人机制。

(3)深化科教协同育人主战场,全面培养本科人才科研创新素养。充分发挥学院在各类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等多方面的科研资源优势,深化科教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强化各类平台、项目、团队吸纳本科生的考核机制,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进平台、进项目、进团队;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科研视野;强化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组织聘请一批学术功底扎实、责任心强、热心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学术导师,组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个性化、阶梯型本科人才培养团队。

(4)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创新人才培养做深走实。制定顶层规划,完善核物理拔尖班(三化三制)、核工程与核技术卓越班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以满足行业特殊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落实基础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高层次人才团队和科研平台,成立核化工“英才计划”班,按照尊重个性、发展特长的原则,组成“高层次人才-英才学员”培养梯队,强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需求。

(5)搭建科研创新学术氛围环境,全面夯实学术人才培养落地生根。建立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积极组建科研小组,自主选题申报创新基金,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锻炼科研报告写作水平;建立本科生“学术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学院学术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站上讲台、大声说出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不断提升个人学术交流能力;建立“游学”制度,每年组织一批优秀学子赴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游学访问,了解学术前沿与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科研创新志趣与扎根行业决心。

三、典型案例与人才培养成效

主题:强化“三全育人”驱动力,学术科研育人谱新篇

作为中国核学科齐全、培养层次完整、本科培养规模最大的“核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为解决高校科研与育人脱离、科研育人主客体意识不够、科研育人管理体制不完善、科研育人方法不到位等问题,坚持在本科生中将科研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紧密结合“核特色”开展科研和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科研项目驱动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学院积极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倡导成果导向模式,推进教学和科研相融合,让学生既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所需,又具有超强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兴趣,学院老师们发起成立了“核研社”,开展“核科学与技术学术创新论坛”“学术经典师生共读”等师生共同参与的特色学术活动互动交流,并成立了六个本科生科研兴趣小组,吸引、指导本科生广泛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撰写专业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

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自信、启迪学生科研兴趣。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传帮带,让高年级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低年级学生能进行第一手科研训练。——这就是兴趣小组成立的初衷。学院还积极鼓励并支持“核研社”本科学生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国内知名涉核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学术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科研自信心。

科研项目驱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让越来越多本科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并取得了可喜成绩。2022年,冀南、王宇轩、王婷等学生纷纷在《核动力工程》等核专业领域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冀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技卓越期刊《核技术》上发表题为《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预测堆芯热工水力参数的方法研究》,被列为2022年第9期封面文章,并获评该年度最美封面。

(二)专业导师制因材施教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新型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更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学院导师制的管理,加强了对本科生的价值引领和创新意识培养。

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的曾文杰来到学院工作后,多年的带班经历让他对如何从科研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有了自己的思考,于是,他指导学生成立了一个跨专业、跨年级的本科生专业研究小组“核反应堆控制本科生兴趣小组”。为不影响学生学业学习,兴趣小组通常在周末进行交流。自由的学术氛围要求小组成员们更加自律地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和热情。所以科研育人不仅是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

学院还把专业导师制融入科研兴趣小组。本科生在科研初期会表现出强烈兴趣和极大好奇心,但在深入科研活动后,枯燥的科研生活和多次的失败往往会磨灭掉学生兴趣。为保持学生研究热情,学院要求导师通过科研兴趣小组,以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形式寻找失败原因,让本科生在科研活动中保持探索的激情。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让学院的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还产出一批在核聚变关键技术、乏燃料后处理等领域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三)强化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核技术应用作为发展迅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深刻融入经济、安全、民生等诸多方面,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载体。学院紧密围绕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和衡阳市“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产业链发展人才需求,立足“素质过硬、扎根基层、甘于奉献、担当大任”的新时代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以本为本”,通过加强师生交流、校企合作等方式,从文化理念、管理方式、运行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科研育人中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运行模式。

学院秉承“循序渐进、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发展理念,营造“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交流”的学习氛围,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科研兴趣小组行为规则,在时空上横跨课堂内外,为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提供了良好机会。通过老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了将一个复杂而陌生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大大激发了求知欲。

2022年,科研兴趣小组成员先后参加校院各类公益性、科普性活动百余次,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70余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ei论文6篇、卓越期刊论文8篇(含封面论文1篇),获得专利5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8项,省级18项。在省第二届“核+x”创意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1项。在全国第七届高校学生“核+x”创意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6项、优秀组织奖和唯一的最佳人气奖。在第二届全国核科普讲解大赛和生态环境部举办的“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2022)手机摄影特色公众沟通活动中均荣获优秀组织奖。学院“核星闪耀”志愿服务团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

作者:未知 点击:112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标签:核科学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学术型人才培养”主题学习讨论活动
*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核科学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学术型人才培养”主题学习讨论活动》相关权利人与机电之家网取得联系。
关于“核科学技术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学术型人才培养”主题学习讨论活动”的更多资讯

电子样本

低噪音变频发电机组
:张利敏
:18996474224
:重庆贝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个人求购

彭先生 【求购】  石笼网  2024-8-22
陈丽 【求购】  防爆电磁阀  2024-8-22
杨经理 【求购】  勘察表  2024-8-22
陆生 【求购】  蒸汽发生器  2024-8-21
 【求购】  蜂鸣器  2024-8-21
 【求购】  西门子电源...  2024-8-21
刘经理 【求购】  切割机配件  2024-8-21
 【求购】  热源泵  2024-8-21
VIP公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