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机电之家首页 >> 工程造价>> 工程技术 >> 施工技术方法 >> 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 民盟宁波市委会

发布时间 : 2013-09-21  16 : 15作者 : 系统管理员字号 : [大] [中] [小]

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建筑物、场地和设备。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年初确定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计划,市政协教文卫体委与民盟宁波市委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对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文化大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我市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宁波音乐厅及宁波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最近,集演艺、影视欣赏、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健康养生、运动娱乐、时尚艺术、信息技术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宁波文化广场已在东部新城动工建设。这些设施,为开展各类重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也对全市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在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行业博物馆和专题博物馆。同时,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高雅艺术演出补贴和企业冠名赞助等多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共文化资源。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逐步提高。市县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单位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转变管理方式,在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普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和“零门槛”免费开放,同时延伸了服务对象和范围,在市内一些建筑工地、偏僻山村、民工学校等单位建立了近百个流动图书馆。市图书馆的“天一讲堂”和市群艺馆的“群星课堂”等免费公益讲座和培训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四是城乡“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初步形成。截止2007年底,所有县(市)区均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其中一级文化馆5个,一级图书馆5个。省、市两级“东海文化明珠”97个,各个乡镇(街道)均设有文化站。建成村落文化宫1184个,约占行政村总数的45%;社区文化宫170个,约占社区总数的40%。其中鄞州区和北仑区已经基本实现了村落文化宫的全覆盖。

二、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市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施数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偏低,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仍然不太适应,尤其是部分农村和偏远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短缺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

(一)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尚欠完善。对照《宁波市“十一五”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建设规划》,部分作为重点项目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宁波广播电视中心,尚未破土动工。一些已建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宁波市图书馆,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基于当时的设计水平和财力,现有硬件设施已严重滞后,虽然经过一次扩建,但馆舍面积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位中仍居倒数第一,藏书量倒数第二。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设施设备,与宁波城市地位极不相称,与文化部的规定和文明城市相关考评指标要求也有较大差距。市美术馆馆舍面积虽然在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过于重设计,轻应用、轻功能,导致了运行过程中的高能耗、高成本,同时建筑质量也有缺陷,出现局部漏雨、漏水等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二)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甚合理。一是区域之间不平衡。南三县(市)的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不仅在规模、档次上普遍不及其他县(市)区,而且在覆盖率上也有相当距离。如鄞州区、北仑区的村落文化宫已实现全覆盖,而奉化、宁海仅占行政村总数的7%左右,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形成较大反差。二是城乡之间不平衡。以鄞州区为例,区级文化艺术中心等四大重点文化设施投入超过20个镇级文化设施的总投入。文化设施布局主要集中在城区,占全区80%人口的农村拥有的文化设施总面积与占全区20%人口的城区文化设施面积大致相当。此外,镇乡之间、村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地域位置的差异,文化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从全市情况来看,乡村基础性文化设施普及明显不够,仍有28个乡镇文化站处于有站无舍的境地,764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面积在20至100平方米之间,225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面积少于20平方米或根本没有文化活动场地。

(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而且各县(市)区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也相当悬殊,慈溪、余姚等地已占财政可用资金的2%以上,而奉化只有0.3%。与城市相比,不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备老化、人员和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更是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也不够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亟需提高。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如少数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文化设施由于对管理方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管理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大众性文化娱乐项目的设置,或通过转包、改变用途来谋取利益。有些设施名义上是文化设施,而实际上并没有行文化之实。有的还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不少地方对“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村落文化宫的创建活动高度重视,但创建完成以后由于后续投入乏力,管理不够到位,使得这些设施利用率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在“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发挥着应有功能,在获得省、市两级的“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中,有近1.9万平方米的室内面积被挪作他用(约占总面积的10%)。一些乡村文化站舍被挤占、挪用现象屡有发生,村文化活动室的总体使用率不到30%,部分文化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寥寥。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城市轻乡村、重标志性设施建设轻基础性设施建设、重一次性投入轻后续补给等现象;二是统筹兼顾、均衡发展不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乡镇、村落规划配套不足;三是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公共文化管理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够灵活,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一个设施背一个包袱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最近,省委、省政府在《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中,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作出了专题部署。市委在前不久下发的《关于贯彻省委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决定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加快构建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切实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贯彻落实这些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及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均衡发展的思想,建设和管理好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当前,特别应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层及相对薄弱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已基本普及的地区,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村落、社区规划建设相协调等问题,切实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确保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同步改善。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二)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大市格局。各地应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思想,在继续促进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自觉兼顾乡村普及性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加快规划并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根据“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城乡特点、区域优势,优化调整文化设施布局。如可以考虑将市区的文化区块、文化街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月湖景区、日湖景区、东钱湖景区统一规划建设,形成具有景区特色和各自风格的公共文化设施区块;在外滩——庆安会馆——东门口沿线建设高档文化娱乐区,并配置相应的文化设施;在月湖西岸,鼓楼、伏跗室永寿街建设历史文化街区,结合建设古玩字画一条街,附之以相应的文化设施;在城隍庙——莲桥街地块在保留古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建设艺术原创街区,吸引从事各类特色工艺制作、文化艺术创作、编译工作的个人工作室,在深入发展的进程中,创造条件把这些“点”和“区”建设成为各类专题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从区域上看,也可围绕东部文化广场、象山影视基地、宁海十里红妆、奉化溪口旅游风景区、余姚河姆渡遗址、镇海海防遗址、北仑体艺中心、慈溪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特色和建筑进行文化设施的整合和建设,形成公共文化设施的特色区域,真正做到功能性与特色性相结合,既继承历史和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特征,既突出文化品位,又体现宁波地方特色,把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成为地域的标志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集聚地,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二是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坚持基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原则,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政策。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分级责任制,切实强化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的责任,把公共文化建设置于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同等位置。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边远村、贫困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公共文化资源,逐步改变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落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三是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争取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在区域配套建设中,必须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切实做到城乡开发到哪里,公共文化设施就建设到哪里。四是对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要抓紧实施建设,注重建设质量。五是对一些处于交通相对不便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即将开放的博物馆,配套开通便捷的公共交通,既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又体现人文关怀。

(三)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保障力度。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严格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投入到位,确保“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逐年增加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新增的经费要向农村和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和基础环节倾斜,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协调发展。二是根据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特别是乡镇、村基层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三是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开招标、委托代理、公共文化项目外包等多种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实施绩效评估,根据绩效对管理单位实施补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四是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冠名权等方法兴办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

(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也就是说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服务应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公益性,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二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效益发挥的最大化。两者缺一不可。为此,对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运行管理,优化软件建设,丰富场馆内涵,不断提高利用率。一是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文化行政部门可统一对设施服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对实行市场化运作的设施,主管单位还应明确防止随意改变用途和性质的约定。二是积极探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高雅艺术演出补贴等措施和做法,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率,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对有些公共文化设施也可借鉴鄞州雷孟德公司托管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鄞州公园和邱隘文化城三期,电影公司托管横溪镇文化中心的做法,探索引入市场化管理手段,以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设施、设备、人才、市场等资源的整合,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降低管理成本。三是依托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重点扶持乡镇、村落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四是进一步做好社会文体设施资源整合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辖区单位包括学校进一步参与支持社区文化工作,努力提高部门所属的文体设施的资源共享程度。五是加强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用好现有人才,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队伍,为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建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协调相关事项,促进我市公共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此外,还应发挥好有关新闻媒体“公益性”宣传的功能,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文化、参与文化、共享文化。

作者:未知 点击:63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标签: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相关权利人与机电之家网取得联系。
关于“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的更多资讯

电子样本

低噪音变频发电机组
:张利敏
:18996474224
:重庆贝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个人求购

彭先生 【求购】  石笼网  2024-8-22
陈丽 【求购】  防爆电磁阀  2024-8-22
杨经理 【求购】  勘察表  2024-8-22
陆生 【求购】  蒸汽发生器  2024-8-21
 【求购】  蜂鸣器  2024-8-21
 【求购】  西门子电源...  2024-8-21
刘经理 【求购】  切割机配件  2024-8-21
 【求购】  热源泵  2024-8-21
VIP公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