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机电之家首页 >> 工程造价>> 工程管理 >> 造价管理 >> 回顾与展望:改革中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回顾与展望:改革中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展望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采用加大行政推动的措施来加快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本文作者认为,我国必须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并且只有采用加大行政推动的措施,才能加快改革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间的交流,曾多次组团到各发达国家考察各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做法,也曾邀请外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专家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友好的学术交流,使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差异,打开了眼界,明确了方向。这次2001年北京国际工程造价研讨会,是在世纪之交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应该借此机会认真地研讨如何建立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本文拟对改革中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作一回顾和展望,并提出一点建议,供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参考。 
      一、回顾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当时称之为基本建设设计概预算制度。虽几经起伏变化,这种概预算制度与当时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为管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沿用三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发生变化,逐步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化。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基本建设设计概预算制度也逐步发生变化,向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变化。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余年中,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从建立到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国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二十余年来的经验与成果,可以归纳为如下各点: 
      1.观念的变化。从长期产品经济观念转变为商品经济观念,即把基本建设工程当作商品来经营,把概预算造价当作商品的价格来管理,从理论上突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旧观念,从而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定额水平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工程建设预算定额一直是以“平均先进水平”为标准来确定的。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定额水平应该是以“平均水平”为标准来确定,也就是说,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来确定工程建设预算定额的消耗量标准。这一理论上的变化,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水平的确定相适应,为修订工程建设预算定额奠定了理论基础。 
      3.工程造价构成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只把基本建设工程当作一种产品的生产来管理,没有把工程建设所需的费用当作价格来管理,因此在编制基本建设设计概预算时所计算的费用从构成上看是一种不完全的价格构成。改革开放以前,只是提出“直接费+施工管理费+法定利润”的构成模式,有一段时间甚至取消法定利润,只是一个施工成本的构成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工程造价的构成几经变化,尤其是一九九三年我国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以后,工程造价的构成也相应发生变化,实施“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的构成模式。这个构成模式符合市场经济对商品价格构成的要求,基本上与国际惯例相接轨。 
      4.管理机构的变化。与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建立相适应,我国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设的管理机构也发生了变化。行政管理机构的名称从工程建设定额站改为工程造价管理处。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化,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观念的变化,反映了职能的变化。另外,原来的中国工程建设概算预算定额委员会也改名为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工程造价管理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标志着概预算定额管理转变为全面工程造价管理,也标志着政府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分工合作体制的确立。管理机构的变化对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5.基础资料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为编制工程造价管理所需的基础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包括编制“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这些基础资料的编制为改进我国的工程估价工作奠定了基础,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 
      6.准入制度的建立。为了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工程造价管理准入制度。从八十年代实行工程建设概预算人员资格证书起步,发展到九十年代实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资格证书,通过多年的培训考试,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队伍。从一九九七年起,我国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又联合实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和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并经注册成为造价工程师,这样一种做法,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已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管理。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采取资质认证和登记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有序发展。 [NextPage] 
      7.理论研究的深入。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成立之后,创办了“工程造价管理”杂志,各地区和各部门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也创办了同类的刊物。这些刊物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提供了进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的园地,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多年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借鉴国际上工程造价管理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改革的建议和设想。这些建议和设想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包括提出“三统一”的观点;提出“量价分离”的观点;提出“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观点;提出“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确定价格”的带方向性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为在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所走过的路程,认真总结经验和成果,对于创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十分有益的。 
      二、展望 
      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国在创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为了建立一种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进一步走向完善,走向成熟。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也必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将使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将迫使我们加快改革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也将使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成为可能,将使我们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改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从过去的直接管理者转变成为间接管理者,将集中精力进行服务、协调和监督。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作为一个行业协会,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将更多地担负起宏观管理的职责。各类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在工程造价的微观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队伍,其人数将继续扩大,其业务素质将不断提高,从而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创造条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使我国的经济更多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我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从工程建筑市场来观察,更多的国际资本将进入我国的工程建筑市场,从而使我国的工程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的建筑企业也必然更多地走向世界,在世界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我们应有的份额。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仅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还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既向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迫使我们加快改革的步伐,也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机遇,将使我们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改革,尽快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二十一世纪中,应该建立起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国际标准,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国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应该进行重大的改革。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一直采用定额加取费的模式,即使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这一模式也没有改变。这一模式的内容包括:通过编制具有法令性的工程建设预算定额来规定工料机械消耗量,通过编制地区统一的单位估价表来规定直接费单价,通过编制地区统一的费用标准来规定各项费用的计取标准。采用这一模式计算的工程造价,被称为基本建设工程的计划价格。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一计价模式应该进行重大的改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曾被当作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建筑产品价格的改革也曾被当作一个研究课题加以研究。对如何改革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我国广大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提出了很多建议和设想。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尽快地将这些建议和设想付诸实施。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英国的历史经验。早在一九八六年,我国的有关部门就曾邀请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的四位专家来我国访问,进行学术交流。据这四位专家介绍,为了在英国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方法,曾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从一八四八年为此作出第一次尝试,直到一九0五年才开始采取实际步骤以统一工程量计算方法,其后又拖了十七年,至一九二二年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工程量计算方法。由此可见,实施统一的工程造价计算办法,并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多次提出我国必须建立“三统一”的工程造价计算办法。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应该加快实施“三统一”的步伐。但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并不顺利。如果从一九八六年英国专家的介绍开始算起,到一九九五年发布《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前后花了十年时间。而从这一规则发布至今,又五年过去了,这一规则并没有在全国普遍地贯彻实施。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并没有象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那样实现全国统一,而是继续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编制和管理,三统一的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改革。 
      三、建议 
      为了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改革,本人建议采用加大行政推动的措施来推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来实现“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确定价格”的改革目标。所谓加大行政推动的措施,是指通过制订法律法规来强制推行改革方案。如果当前还不可能立即制订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应该先制订一个行政法规,为采用加大行政推动措施提供法律依据。也许有人会认为采用加大行政推动的措施不是市场经济的做法,但本人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度中,只有采取这一行政措施才能推动改革的进程。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吸取我国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有益经验。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其起步远比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晚,但由于采用加大行政推动的措施,通过制订“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这两个行政法规,并以财政部令的形式,指定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为实施的日期,经过半年多的宣传、学习和准备,在全国一举改革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使之与国际惯例接轨。随后又通过修订《会计法》,使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有了法律的保障。如果没有当时的行政推动措施,很难设想会有这样的成功。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改革,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改革的框架已经比较清楚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付诸实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再等下去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时刻,利用这次北京国际工程造价研讨会的机会,全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应该共同努力,尽快达成共识,采用加大行政推动的措施,来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
作者:未知 点击:1930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标签:回顾与展望:改革中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回顾与展望:改革中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相关权利人与机电之家网取得联系。
关于“回顾与展望:改革中的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更多资讯

电子样本

低噪音变频发电机组
:张利敏
:18996474224
:重庆贝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个人求购

彭先生 【求购】  石笼网  2024-8-22
陈丽 【求购】  防爆电磁阀  2024-8-22
杨经理 【求购】  勘察表  2024-8-22
陆生 【求购】  蒸汽发生器  2024-8-21
 【求购】  蜂鸣器  2024-8-21
 【求购】  西门子电源...  2024-8-21
刘经理 【求购】  切割机配件  2024-8-21
 【求购】  热源泵  2024-8-21
VIP公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