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 > 机电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什么是“专精特新

按照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财政部、工信部等明确提出,将在2021—2025年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促进这些企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示范作用。

“专”,就是“专业化”

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具有较高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的能力,是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强者,能为大企业、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占本企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

“精”,就是“精细化”

企业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企业管理效益突出、降本增效显著。企业产品品牌和服务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在细分市场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特”,就是“特色化”

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企业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或专有技术1项以上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

“新”,就是“新颖化”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拥有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发展特征的产品或服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中高端产业配套能力强、细分领域技术和市场领先、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单项冠军”

 

 

“十年磨一剑”,专精特新为何现在才火?

很多人以为“专精特新”是2021年才出现的新概念,其实不是的。早在2011年7月,《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朱宏任便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同年9月份,工信部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但这一概念并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直至2021年1月,在中共中央、银保监会、工信部密集出台了多部文件,点名要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专精特新”这一概念才逐渐活跃于大众视野中。

“专精特新”一词在诞生十年后被重新提及并迅速“升温”,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的政策推动。

21年7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二季度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次将“专精特新”和“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在一起。

此举意味在何处?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6月7日,美国政府与中兴通讯达成协议,中兴需再次缴纳10亿美元罚金,并改组董事会,即可解除相关禁令。

7月14日,中兴再次向美国支付4亿保证金后,正式解禁。

在中兴事件爆发后,2018年4月19日,科技日报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题,推出了一组由35篇报道组成的专栏,系统性地向公众介绍了我国在哪些核心、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

2020年华为芯片断供事件

2020年8月,在一辆穿过海峡的货机上,装载着麒麟900芯片,只有1000万颗,却是台积电对华为最后的合作。

在这之前不久,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个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全面对华为封锁技术。因为一颗小小的芯片,华为被卡了脖子。

在美国“小院高墙”战略下,美国借助“实体清单”划定打击范围(小院),再限制特定产品进出口,严格划清边界(高墙),意图全面围猎中国高科技产业。

无论是18年6月的中兴处罚事件、还是20年5月的芯片“断供”事件,都是我国制造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事件。

“卡脖子”问题的本质是“技术垄断”,而“专精特新”的意义,就在于“具备或打破垄断话语权”。

一家典型的专精特新企业是日本味之素味精厂,它卡住了全球芯片企业的脖子,原因是味之素在制造味精时产生的副产物ABF,是一种用极高绝缘性的树脂类合成材料制造成的薄膜,目前全球芯片在制造过程中都使用ABFABF材料市场不大,技术门槛非常高,味之素公司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几乎没有替代产品。这就是“专精特新”的威力。

由此可见,“专精特新”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这有点类似于隐形冠军——它们大都是中间制造商,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甚至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垄断话语权。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

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我国虽然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既有基础装备和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产业链上断点”“堵点较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的问题。

比如,一些产业核心零部件、材料、工艺的产业基础能力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需求侧变化,数字化基础技术体系薄弱,自动控制与感知、核心软硬件、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基础科学存在短板、底层基础能力不足;对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与主导权较弱,从科技产业的创新内循环机制不畅等。

专精特新企业体量虽然不大,但依靠创新却能有大作为。这样的例子有不少,如湖南一家公司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帮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安徽一家公司成功攻克汽车尾气排放治理难题,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空白;上海的集成电路企业致力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专精特新企业小而尖”“小而专,长期专注于某些细分领域,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有些企业因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跃成为行业中的小巨人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专精特新”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协调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以及融资难融资贵、营商环境待改善,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专精特新”就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可能一闪而过,归为籍籍无名。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培育“专精特新”的工作,需要企业家、资本和政府一起努力。

首先,企业家要摒弃规模崇拜,拒绝多元化诱惑,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对“卡脖子”难题不回避不放弃,牢牢掌握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

其次,资本要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大量“小而专”的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时间短则十年,长则数十年,资本如果希望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身上挣快钱,只会毁了这些企业。只有尊重规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淘洗出真正有价值的“专精特新”。

最后,政府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有利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营商环境。各地区各部门应因地制宜、革新先行,为“专精特新”量身打造税收优惠、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配套支持政策。要建立多元的生态,大树才能长得更加挺拔,大公司必须为小企业留出市场缝隙,才会有健康的商业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机电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企业主营产品/
两化融合申报条件 ¥111.00
济南高企申报需要了解什么注意事项 ¥11.00
山东高企认定申报成功率高吗 ¥111.00
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 ¥111.00
/阅读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苏欣
苏欣
山东凯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4文章数 127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电机相关热点

电机相关推荐

头条要闻

电机要闻

电机资讯

往期电机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