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 > 机电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创新源头到创业企业再到产业生态 激发新质生产力 完善“从0到100”科创全链条

记者 叶宇 吴丹璐

2023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3》中,上海—苏州集群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位。

与此同时,去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上海市gdp的24.8%,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万家。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其背后是从创新源头到创业企业再到产业生态,上海正在完善“从0到100”的科创全链条。

最根本的问题

如果说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科技创新,那么科创的源头又在哪里?诺贝尔奖的统计数据给出答案。

“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00年设立至今,95%都颁给了最根本性的科学问题或根本性的发展规律,以及相关研究的实验方法。”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说,“由此可以看出,根本性的科学问题其实就是人类创新的根源。”

“研究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就是要把全世界最好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张杰说。因此李所的研究氛围也是开放和国际化的。所里120余名全职科研人员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者占比近40%,全职学者全部有海外一流机构留学或科研经历。

那么基础研究的根本性问题又该如何进行突破呢?答案藏在另一个诺贝尔奖的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40%诺贝尔奖的成果和大科学装置有关。

就在5月中旬,上海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光源有34条束线、46个实验站服务用户实验,并且已经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实验资源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最短的距离

当科学家实现了“从0到1”的基础性突破后,谁来进行后续“从1到10”乃至“从10到100”的接力?显然不是科学家本人。

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细胞焦亡研究的朱鹏程博士对此深有感悟。在波士顿创业的前5年,他80%的时间花在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比如怎样去建设实验室、管理环评、进行合规性的管理等。从科学家变成企业家,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将这段距离缩短的利器是高质量孵化器。2017年,朱鹏程和团队将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引入上海,在张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园区,对标国际顶级生物医药研发标准,为创新者提供专业研究平台和完善的运营管理。7年的时间里,飞镖服务了200多家企业,有30余个药物进入临床,帮助企业融资超过200亿元。

如果说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的是“从1到10”的跨越,那么打通产学研、集聚产业链,则是完成“从1到100”的关键步骤。

去年上海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明确闵行区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6所高校,聚焦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人才引育等领域,签订新一轮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强化功能型平台核心功能,例如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牵头,与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软件算法、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共同发起的长三角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合作联盟同步成立,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产业生态,除了离学校近,还要离场景近。2023年9月,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模速空间落地徐汇滨江。挂牌不到一年,模速空间已经吸引首批入驻企业近70家。就在5月初,模速空间再迎来第二期超20家重点企业入驻。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慈指着一张巨大的徐汇西岸地图说:“在我们空间对面就是宝马、极氪汽车等智能网联汽车公司,旁边还有阿里巴巴的滨江园区、湖南广电的芒果广场等,这些龙头‘大厂’都为我们的空间企业提供了很多应用场景支持。”

最丰富的工具

2023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4%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10%左右。全市财政科技支出528.1亿元、增长36.7%,其中市级财政支出265.3亿元,基础研究支出占比达23.6%。

与此同时,上海积极发挥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持续推进科技金融工作,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百宝箱”。

如在科技信贷方面,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产轻、融资难的特点,开发了政府风险共担类信贷产品,如“科创助力贷”“科技履约贷”;引导市场增信类信贷产品,如“高企贷”“沪科专贷”“沪科专贴”“小巨人信用贷”等,政策产品已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上海8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近90%获得过各类科技信贷产品支持。

在科技保险方面,上海于全国首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责任保证保险”“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创新推出了“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等产品条款并出台保费补贴政策,帮助降低科技企业和机构的创新创业风险。

在“源头活水”的滋养下,一批批创新创业企业走向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介绍,2007年时,企业正是依靠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雄鹰计划”的20万元项目资助,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2011年,企业成为第一批获得“科技履约贷”支持的企业,公司发展资金得到有效纾解。2020年泰坦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首家科技服务类上市企业。去年,泰坦科技实现营收27.7亿元,员工超1600人,研发投入超1.57亿元,累计服务超过6万家企业机构客户,超过100万科研人员,支持众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的前沿研发、质量控制及生产制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机电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企业主营产品/
/阅读下一篇/

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发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71698文章数 3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非金属材料相关热点

非金属材料相关推荐

头条要闻

非金属材料要闻

非金属材料资讯

往期非金属材料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