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 > 机电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思想破冰 引领财源突围”大调研大讨论专栏(第3期)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全国及省市“两会”精神,聚焦支持打好“发展六仗”,推动全员意识大转变、观念大提升,推进产业财源培植与税费管理提效,5月以来,市“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思想破冰引领财源突围”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特开辟专栏,刊发部分优秀调研讨论文章,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纵深推进财源建设工程痛点问题浅析

娄底市娄星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周庶舟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市县各级各部门以产业、企业为重点,以增长为目标,抓实、抓细各项政策措施,财源建设成果显著,但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撷取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一、痛点问题剖析

园区发展之痛。土地供应不足。园区可供之地已不能满足项目承接需求,急需调区扩区。供地成本高。因人口和建筑物密集,土地征拆成本高,目前近140万元/亩。基础设施投入大。交通管网、标准厂房、配套设施等10年间投入了近40亿元,高速发展下的园区建设是资金的密集投入。产出效益不高。项目及企业投资税收产出未达预期,政府投资回本周期太长。职能不完整。中心城区职能部门事权划分不清,对园区的赋权不充分,“一站式”服务名不符实,特别是开工、规划、产权等方面尤为明显。服务效能不高。在通勤交通线路、员工餐配送、子女上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些问题多年来都未曾得到解决。

产业建设之痛。产业链单一。“材料谷”产业链全部围绕“钢”字做文章,容易受国际贸易环境及国家政策调控影响,抗击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产业优势丢失。节能环保产业受制于华菱涟钢供销配额,加之因扶持政策差距大,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难以引进和留住企业。省内有色金属循环利用产业链(废钢)地方扶持奖补政策同周边省份(如江西、湖北、河南)相差近10%。新产业受限。受限于地理位置及技术储备,布局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新能源电池等“新三样”产业存在先天不足。

企业培育之痛。企业培育艰难,市场主体转变为纳税主体,由小做大需要经营的积累蜕变。招引实体企业成本高,税收见效慢,回本周期长;总部及楼宇经济见效快,但受扶持政策影响易外迁,如废钢。惠企政策落地存在“肠梗阻”,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如土地供应、资质升级、资质准入等难以及时解决,企业扶持需求与地方实际财力存在矛盾。营商环境存在差距。各种检查、调研,多头、密集且重复,让企业苦不堪言。原材料供应被“卡脖子”。水、电、气,钢铁材料、冶金渣等原材料采购渠道及价格时时受制于人。

招商引资之痛。人工的综合要素,如工价、技术工人、院校合作等没有优势,产业招商基础不够牢靠,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受限于职能权限缺陷及娄底市经开区的政策挤压,亟需在市级层面集中解决有什么、招什么、怎么招、从哪招等问题。大项目、好项目难以落地,缺乏龙头企业和支撑性项目,高科技引领型项目更少。项目承接条件有差距,如土地价格高、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子女入学有障碍等。招商政策不同步,同城不同策。互挖墙脚的“同城招商”“省内招商”屡禁不止,喜吃“窝边草”,热于“窝里斗”。省内存量企业和税收在政策返利的驱动下非正常流动加剧,易出现局地税收大幅增长而全省税收增量不大的情况。

机制体制之痛。财税体制不优。现行体制,省市财政享有财源建设红利的大头,基层政府投入多,产出少,成本产出不成正比。工作地位不显。财源建设工作难以成为各级各部门的中心工作,“独唱”变“合唱”推进艰难。新增财力不多。新增税收在兑现完各项政策后留存财力不多,收支矛盾难以破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限于体制腾挪发展空间有限。二是各地园区正负重爬坡,投入多,产出少。三是对企业高额的扶持奖励冲抵了新增财力。四是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纳税主体艰难求生。

二、解决方法探讨

优化顶层制度设计。财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急需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列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省级层面要长期明确财源建设主管部门,紧密联系和指导市县财源建设工作,带领市县财源办做到有为有位,有位有为。尽早出台全省财源建设中长期远景规划引领工作推进。谋划改革地方小税种征收方式,如房产出租部分的“房产税”可调整由房产所有人缴纳变为房产承租人缴纳;出台措施加强对小税种的有效征管增加基层可用财力。

厘清上下体制机制。理顺省以下财税管理体制,从政策上保障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科学制定“市辖区”体制,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实施财源建设工程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基层政府深度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财税红利。下决心禁止“同城招商”“省内招商”,统筹招商政策,避免政策“内卷”“窝里斗”,阻断企业为逐利的非正常流动,减少地方财政的扶持奖励支出。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理顺机制体制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各部门要“下决心,提信心,弃私心”,打通政策落地“肠梗阻”。一是财税政策支持。可参照周边省份的做法,先科学规划产业,再围绕产业布局资源,最后将省级留存增值税让利一部分至基层,支持基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把税收留在省内,如娄底的废钢产业。二是供应链融入支持。支持地方企业充分参与央企和省属国企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如钢铁行业的燃煤及废钢供应,工业废料的就近利用、消耗等,既发展了产业,又留住了税收,一举多得。三是“放管服”政策支持。对省级园区,特别是市辖区的省级园区充分赋权,真正做到办事不出园区且园区的事情园区办。

创新考评考核机制。淡化政绩标签。从省级层面优化地方政绩考核指标设计。做实园区指标。通过核准各地园区开发面积,实行园区企业名册管理,挤干水分做实园区亩均税收这一金指标。聚集产业集群。通过“飞地经济”聚集优势产业集群,如娄底市经开区与娄星区的电力安装行业,娄星产业开发区、娄底市经开区、涟源市的废钢行业。撤并园区,改变一城多园格局,全力支持基层政府打造园区经济体,如将娄星产业开发区并入娄底市经开区。创新考核指标。参考全国百强县考核指标,出台省级考核体系,在全省进行县域经济综合排名,让综合指标排名取代单一的增速排名。确保财税质量。在严肃财经纪律的同时,在考核时可考虑将契税、土地使用税等地方全额分享小税种剔除在税收总量之外。

提升涉企服务效能。进一步打通惠企政策落地“肠梗阻”,为企业发展全过程中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办事便利,全力让政府监管多做减法,惠企服务多做加法。推动和培育更多的企业入选潇湘财银贷“白名单”,充分借力地方担保公司为纳税主体,特别是骨干税源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通过政策补贴借力高校的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订单式”为企业培训急需人才。转变观念,畅通渠道,指导企业顺利办理资质增项、升级,如建筑、电力及劳务企业。

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为抓手,

努力培育现代化产业,涵养财源“活水”

中共冷水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吴喜波

一、“材料谷”建设背景

当前,材料产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湖南新材料产业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居中部六省第一位。2017年4月,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获批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包括冷水江在内的五个县市区整体纳入。2019年,娄底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首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审查批复的《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修订版)明确构建“两带三谷多园”区域发展新格局,其中“三谷”指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娄底·材料谷。2022年12月1日,省政府出台《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产业培育、创新发展、企业培育、绿色安全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为抢抓政策机遇,娄底市提出以先进基础材料为支撑、以关键战略材料为突破、以前沿材料为引领、以高端原材料为保障,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两翼驱动、多点支撑、全域协同”的娄底“材料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对接融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我市先后出台了《娄底“材料谷”冷水江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冷水江市2023年“材料谷”建设攻坚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大力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深入推进“材料谷”建设,已然成为冷水江构建产业集群、培植壮大财源的重要抓手。

二、“材料谷”建设基础

近年来,冷水江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重点产业链建设”,已初步形成以钢铁材料、锑产品材料、新材料(耐火材料)和光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材料产业集群,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三a新材料、华科高新、天宝实业、鑫达耐火),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工业领域创建湖南省著名商标14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以湖南博长控股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华新水泥、天宝实业、三a新材料、鑫达耐火、华科高新、明玉陶瓷、中孚耐火、润众石墨、汇鑫电子、京科电子、盛通电子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全国甚至国际市场上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

(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园区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有利于“材料谷”企业集聚发展。目前,冷水江市已建成生产性服务平台38个、公共服务平台26个。实施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完成增量配电改革的区域范围划分及运营公司组建、金电热能利用项目一期蒸汽管网铺设工程,极大降低园区企业用能成本。创业孵化园建成标准化厂房16.2万平方米,科研楼、公租房全部竣工验收。调区扩区不断加快,省自然资源厅已核定边界面积及四至范围,核定冷水江经开区面积870.61公顷;已核定拟扩园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总规模为1282.34 公顷。持续开展“三类土地”清理,截至2023年4月,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已达到总任务88.73%,低效(空闲)用地处置率达到总任务71.02%。

(二)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冷水江市围绕新材料、钢铁、新能源、光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成立驻点招商工作队,派驻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招商引资。完善《冷水江籍在外知名人士信息库》,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管理清单》,编制《冷水江市重点产业链招商推介手册》《经济开发区投资指南》,以“娄商大会”“港洽周”活动为契机,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大力引进“三类500强”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截至2023年4月底,冷水江市已成功签约10gwh锂离子动力暨储能电池产业园、华润电力100mw风力发电、新能源叉车和专用车生产、饰面用大理石精深加工产业园、万畅物流园等7个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87亿元。锐锋刀具、眼千里科技、恒盛佳泰、捷固金属等20余个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有力推动了“材料谷”产业集群发展。

(三)电商物流欣欣向荣。今年以来,我市在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支持传统加工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达成全面合作,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将引导水泥、钢铁、锑品、耐火材料等优势产业创建电商平台,充分整合了市域内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主要快递资源,引进了湘源物流有限公司,建设了1个市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构建了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市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为各类商贸流通与制造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物流服务。物流通道的畅通,夯实了“材料谷”建设基础保障。

(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规上企业倍增计划、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全面落实缓税退税、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以“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直通车”“助企纾困增效攻坚行动”等系列行动为抓手,全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今年冷水江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大力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等活动,着力解决各部门、各乡镇办不公正、不规范、不作为等突出问题。

三、工作建议及打算

(一)以提速提效的干劲,夯实工业发展“压舱石”。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围绕钢铁、锑、光电子信息、新材料(含耐火材料)、新能源(含动力电池)等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集聚、产业成链、产业成群,构建“乔、灌、草”共生共荣的完整产业生态,力争2023年钢铁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锑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新材料(耐火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使冷水江先进材料产业总产值超270亿元。今年,冷水江市将重点狠抓冷钢技改、泰和复产、鑫达耐火与奥镁公司合作、有色金属产业园建设等工作,支持三a、华新水泥、鑫达耐火等企业开展“倍增计划”,全力推动天宝实业、博晟公司、盛通电子等企业在主板或新三板挂牌。

(二)以决战决胜的闯劲,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产业链优势、资源禀赋,谋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大集聚、大发展,加快推进25个娄底市重点项目、16个娄底2023年“材料谷”项目、128个市本级重点项目,重点狠抓冷钢煤气发电高效提质改造、华润电力龙虎山100mw风力发电、娄底生态治理冷水江光伏发电项目二期、10亿瓦时锂离子动力暨储能电池产业园、精密刀具生产加工、新华能源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新一中建设、s235大湾里至禾青公路(含平安大桥)、新冷邵高速、梅山灌区冷水江片区等重大项目,切实以项目建设之进夯实经济社会发展之稳。

(三)以愈战愈强的韧劲,稳住园区建设“主阵地”。对标“五好园区”要求,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及时制定经开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经开区调区扩区步伐,盘活利用金电2274亩、湖南宜化911亩闲置土地,拓宽园区发展空间。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在园区聚集,支持盛通电子与南岭民爆合作,确保2023年园区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园区规模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在全省园区综合排名50名以内。同时,冷水江市将有序谋划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禾青绿色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加快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四)以担当担责的拼劲,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严格落实“走出去、争项目、拼经济”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闲置土地和厂房利用,出台全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编制招商投资指南,引进高层次人才,举办驻点招商人员业务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市场化、高素质的招商队伍。以光电子信息、锑品及精深加工、新材料(含耐火材料)、钢铁及精深加工、新能源为重点产业链,明确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锁定佛山市天劲、凌伟科技、亚辉龙等重点企业,通过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成上下游配套、全链条完整、布局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全年新引进产业链项目30个以上。

(五)以善作善成的心劲,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以助企纾困增效攻坚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金融体系建设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揽子政策,推广应用“湘易办”超级移动端,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升级版。严格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用工、用地、用电、资金等问题,全力助推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力争2023年营商环境省评进入全省前十,确保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家以上、净增市场主体3000家以上。同时,以湖南省出台《天使投资股权引导基金改革试点方案》和娄底市设立娄底市“材料谷”产业投资基金为契机,拟由娄底“材料谷”产业投资基金和冷水江市锑都发展各按比例出资,尽快设立冷水江市子基金,全力抓好“材料谷”建设要素保障。

做“精”做“特”做“智” 双峰农机丰收之道

----双峰县关于打造丘陵地区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的探索与思考

双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陈卫红

农机产业是双峰的传统特色产业。从1952年起,经过7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延链、补链、强链等环节,双峰农机逐步发展为规模近百亿元的丘陵农机特色产业链,先后获评“中国农业机械之乡”“中国碾米机械之乡”等荣誉称号,纳入全省农机产业“一中心三基地三示范区”规划。2022年以来,国家级媒体频频专题报道双峰农机,得到国务院领导、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双峰打造丘陵山区智慧“农机”产业在全省通报表扬。

一、双峰农机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零部件配套企业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品从农用三轮车、碾米机等小农机逐步发展为覆盖丘陵山区水稻、油菜生产全过程机械,以及畜牧养殖、农用运输、农产品加工、竹木加工系列、油茶采摘、粮食果蔬烘干系列,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农机产业链,拥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

(二)政策链不断优化。先后出台《双峰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双峰县关于打造智能智慧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的实施意见》《双峰县农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和支持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提升丘陵农机智能化水平和山区适用性。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3000万元作为农机发展基金,每年安排200万元奖励农机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持续优化,为促进全县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源头活水。

(三)研发链不断突破。组建全国首家“丘陵农机研究院”作为农机研发的“龙头”,聘请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担任技术攻关小组组长。与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科大等19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同35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6个省级研发中心,全力打造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和试制基地。农机研发技术链取得新的突破,先后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牵头或参与制订26个农机国家行业标准,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拥有国家专利353项。

(四)价值链不断提升。大力发展“轻便、适用、实惠”和“小、精、实”农机装备,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行业先锋,拥有“农友”“好运来”2个中国驰名商标,“国藩”等10个湖南名牌。目前,双峰农机部分主导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明显优势,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份和非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其中碾米机销量占全国的2/3,农友的烘干机、劲松的碾米机全国销量第一,玉米脱粒机、电动风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22年,县内农机产业经受疫情影响仍实现产值近百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6.57亿元,年纳税2542万元,自营出口达1.16亿元。随着丘陵农机实用性、耐用性不断增强,新型农机具在全县得到普及推广,全县水稻综合机械化率为80.67%,油菜综合机械化率为77.16%。

二、双峰农机产业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规模意识不强。全县85家农机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没有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小农机的生产门槛较低,同质化严重。部分企业对发展没有规划,从众心理较强。碾米机利润高时,从众生产碾米机;小收割机好卖时,从众生产小收割机,没有长期专注一个产品或一个细分市场。企业间无序竞争,相互打价格战,导致产品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二)产业链配套不完整。农机产业链整体处于中低端水平,不少关键零配件在本地缺少配套企业。如,双峰小农机年需配套电机200万台以上,但本县产量却只有100余万台;如碾米机、粉碎机的易损件,电机需要的硅钢、铜线等材料,收割机、旋耕机、微耕机等农机产品的动力系统全部靠外购,本地没有配套企业。

(三)技术研发支撑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对实用新型农机的研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全县65家规模企业除了农友、劲松等企业外,其余企业都没有技术研发中心,多数靠购买研发机构的专利,或者仿制外地企业的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农友、湘源与湖南农大、江苏大学等高校研发合作也只针对部分产品、个别技术环节,缺乏深度合作。丘陵农机研究院还没有全面发挥技术引领作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人才支撑不足。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大部分企业老板是土专家,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知识更新和管理能力欠缺。农机产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高薪专技人才让农机企业望“才”兴叹。农机企业人才匮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生产设备、销售手段、财务制度严重滞后。

(五)资金支撑不足。农机产业税收贡献低,对财政奖补政策依赖性大,在当前县级财政运转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多数企业在产品研发、设备更新都存在后劲不足、资金压力大的问题。很多企业对于银行的资金支持认识不足,还存在不愿贷款、怕银行抽贷等顾虑。

(六)销售服务平台支撑不足。目前与农机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境外销售、电商销售平台、售后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县乡两级没有专门的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团队。对于农机“走出去”方面,缺少政府的强力保障支持、得力的营销团队和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

(七)抗风险能力不强。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国内国际物流运输不畅、运费高涨、展会停办、美元汇率下降、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等,造成产量和出口双双下降。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9.39%;自营出口同比下降19.5%。

三、做大做强双峰农机产业的思路

目前,双峰农机产业整体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市场既面临国内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和国外日本等国的“大农机”压力,又面临四川、重庆、广西等地的“小农机”压力;既要面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技术压力,又要面对设备更新带来的资金压力;既有同质化竞争压力,也有配套不足的压力。如何把丘陵农机做“精”、做“特”、做“智”,成为破解双峰农机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思想解放,做大企业规模。农机企业要解放思想,改变“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大企业规模,创造一切条件上市,打破双峰本土企业零上市记录。发挥“头雁”效应,提升双峰农机的整体竞争力,催生更多的行业“小巨人”。

(二)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做精拳头产品。以丘陵山区农机研究院和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龙头,建立农机技术研发团队,支持企业与湖南农大、湖南大学、江苏大学等技术研发团队深度合作,全面提升企业现有产品的研发、改进力度,突出抓好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烘干机、碾米机等产品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在丘陵山区的适用性、可操作性,真正做成丘陵山区农民喜欢的“智能机”。落实双峰人才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农机企业急需人才,落实安家费、技术研发基金等措施,打造一支安家在双峰、献“智 ”在农机的技术人才队伍。

(三)强化政策引领,优化产业链条。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农机企业捆绑转型、加强合作、抱团发展,减少“一企多品”,引导部分企业“降级”做农机配件,部分企业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去做农机“升级版”,部分企业专营销售和售后服务,推动双峰农机形成“配件企业+整机加工企业+专门营销企业”的合理分工,延长双峰农机产业链。

(四)强化招大引强,提升产品质量。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双峰,打造2—3家10亿元产值以上大型农机龙头企业。对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标准构建、市场拓展等进行奖励,促进农机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建立零部件国家标准、巩固市场份额上努力,全面提升双峰农机品质和地位。

(五)强化推广应用,提高市场份额。建强县农机技术推广培训学校,加大对县内各村、农机大户的机手培训力度,每年从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遴选一批进行农机操作、制造技术培训,为县内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人才。新建县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乡镇农机服务站、村农机维修服务社,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对接国内、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广交会”、“农博会”、“湘博会”等节会平台,拓展双峰农机外销平台。逐步建立双峰农机海外销售仓、服务“4s”经营平台,解决双峰农机走出去“维修难”问题。

四、几点建议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求,加快打造成中国南方丘陵山区智慧农机产业链高地,切实解决丘陵山区粮食生产“无机可用”、“有机无法用”等问题,建议在以下方面出台扶持政策:

(一)出台丘陵山区智慧农机研发、制造、推广一体化的产业培育支持政策。鉴于“小农机”在保障南方丘陵山区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的贡献,建议中央、省级层面在出台产业支持政策时,将农机产业与其它制造业分别对待,发改、工信、科技、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出台单独的产业扶持、项目申报、技术指导政策支持农机产业差异化发展,项目申报的准入门槛应该适当低于其它制造业,支持力度、技术指导力度、奖补政策则要适当高于其它制造业。建议省市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将双峰纳入“农机研发制作应用一体化”试点,专款支持双峰农机产业全面提质转型,全面培育现代化的农机产业群,形成智慧智能产业链。同时,建议科技部门支持丘陵农机研究院和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双峰农机深度融合,从事科技研发。建议组织部门出台农机重点企业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建立人才公寓。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大支持双峰农机品牌建设力度,培育“双峰农机”集体商标,支持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

(二)加强顶层设计,出台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短板的组合政策。一是加大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和机耕道建设“以奖代投”力度,高标准农田改造提高到2600元/亩,加大机耕道建设政府“以奖代投”的力度,调动村组修建、改造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对丘陵山区水田机耕、水稻机插机抛、稻谷烘干等薄弱环节的作业补贴力度,分类给予补贴。对当年耕种收社会化服务面积达标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燃油补贴,提高丘陵山区农业农机化水平;三是加大县乡两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按标准化建成的县、乡农机维修中心每年补助运转经费,同时安排农机技术人员培训经费。

(三)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购机成本,解决“农机买不起”难题。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对丘陵山区农机予以倾斜,将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小型烘干机、红薯全程加工系列机械、竹木全程加工系列机械、玉米脱粒机、收粮机、铡草机、智慧养殖栏舍等纳入中央农机补贴目录范围,细化品种,做到应补尽补。

(四)出台农机产品走出去的支持政策。一是商务部门出台支持双峰农机产品走出去相关扶持政策,以政府组团出访、参展等方式,积极挖掘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加大与当地政府友好合作、援外农机采购合作力度。助力打通农机外贸“最后一公里”,鼓励农机企业搭建“一带一路”国家农机销售和售后服务合作平台;二是出台政策支持双峰职业中专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办学,把双峰职业中专农机操作专业办成国外的大学生实训基地。

(五)继续加大对永丰“农机特色小镇”的支持扶持力度。永丰农机特色小镇是双峰农机产业园的延伸,是科技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求给予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加大对双峰科技工业园农机产业园调区扩区的支持,在税收贡献、用地等方面实施农机项目区别于其它工业项目的入园差异性政策,增强农机企业入园效率,提升园区造血功能。

深耕细作 踔厉奋发

努力谱写新化高质量财源建设新篇章

中共新化县委副书记、县长,二级巡视员 左志锋

2021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新冠疫情等多重压力,新化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综合施策强化财源建设、推动财税增收,有力推动全县财源建设工作在逆境中的成功突围,为建设“实力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时代幸福新化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撑。

一、2021年以来新化县财源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县坚持把加强财源培植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联席会议制度,狠抓发展提速、培育支柱产业、扶持实体经济、推进园区建设、完善综合治税,奋力推动了全县财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一)坚持把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作为财源建设的主目标。切实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精准精细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以及湖南“1+8”政策体系,迅速出台了我县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全力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狠抓财政增收节支,以更好的“稳”和“进”闯关过坎。2022年,全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增长7.52%,系娄底唯一突破10亿元规模的县(市区)。相比2018年,实现增量5.15亿元、年均增幅12.11%,其中税收收入9.66亿元,增量4.04亿元、年均增幅14.50%,税占比提升到69.04%,较好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有力支撑了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民生实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我县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获全省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二)坚持把推进产业现代化作为财源建设的主引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两基两特”(粮食、生猪;新化红茶、新化黄精),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发展到3460家、1025家、437家、109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新化红茶、新化黄精、白溪豆腐等8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曾姐农产品等3家企业登陆“新四板”,我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重点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五好”园区,实施产业“千百十”工程、规上工业企业倍增工程、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省级、市级企业研发中心达12个,入园企业达到11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117.34亿元。美程陶瓷成为娄底首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电子陶瓷产业集群跻身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鑫星电陶、美程陶瓷、新印科技晋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正在加快冲刺ipo,2022年先进陶瓷、现代文印全口径年产值分别达到146亿元、102亿元,十亿级企业海螺水泥产值达到12.9亿元以上。我县“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工作荣获全省真抓实干表扬激励。大力推进旅游全域化。围绕“一心·一带·两翼·四片区”布局,运用好市场化手段,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制高点,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全季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4a级景区达4家(世界双遗地紫鹊界梯田已入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3a级景区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66家,紫鹊界、向东街、大熊山、三联峒等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层出不穷,成功承办“娄底市首届旅发大会”并大放异彩,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真抓实干表扬激励。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8.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16.74%,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93.18%。

(三)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财源建设的主战场。坚持招大引强。建立开放型经济常态化协调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围绕“一镇六链”带头“走出去、争项目、拼经济”。文旅(上市)小镇平台累计引进(拟)上市企业50余家,年新增税收2.5亿元以上;2022年成功引进“三类500强”项目4个、内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4个,共签约项目38个273.5亿元;今年以来,县级领导已带头外出招商16次,签订重大项目6个130亿元,签订“材料谷”项目8个19.2亿元,为财源和“材料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坚持项目为王。紧扣“今日之项目、明日之产出”,出台《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中央省市政策落实落地的若干举措》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谋划、决策、调度、推进等“全周期”管理体系,2022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0.81亿元、完成比例113%,高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完成比例10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7亿元、增长10.9%,排名全市第二,切实以项目之“进”,托举固投之“增”,促进财源之“稳”。坚持向上争取。抢抓窗口期,成功争取了国家级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全省中等城市规划等重大政策平台,高站位、高起点、高规格谋划百年大计,全市十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我县入列的有娄底春田机场、梅山灌区、新新高速及连接线、新化抽水蓄能电站、生态治理光伏项目、衡邵娄干旱走廊北部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6个,投资总额330亿元、占全市67.35%;2022年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1.6亿元,争取专项债券项目10个、13.06亿元,争取项目个数和资金总量继续稳居全市第一,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坚持把要素保障作为财源建设的主支撑。用心用情加强调控引导。创新财政涉企资金支持方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比如,以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国有资本共建模式组建的新印科技,已成长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年预算2000万元以上投入工业、茶叶、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推动了先进陶瓷、现代文印、新化红茶、新化黄精蓬勃发展,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用心用情加强金融支撑。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导向,建立“政银担企”合作常态化机制,大力推广“金融超市”,域内银行机构达11家,先后创新推出“文印贷”“电陶贷”“茶叶贷”“黄精贷”等个性化金融产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撑,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比39.93%、居全市第一。用心用情加强助企纾困。精心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纾困增效”等专项行动,新增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3.5亿元,金融减费让利1.2亿元,支持27家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62人次,发放培训补贴795.28万元,为72家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33万元。2022年新增入库税收3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年纳税200万元以上企业总数达106户,年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达56户。用心用情优化发展环境。聚力优服务、抓改革、提效能、强法治,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和“放管服”改革,精心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企业开办、登记压缩至1个、0.5个工作日。我县荣获全市“营商环境直通车”工作考核一等奖,县高新区获评全省产业园区优秀等次。2022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5881户、同比增长88.23%。

(五)坚持把挖潜增收作为财源建设的主抓手。着力扩内需促消费。围绕“把扩大内需放在五大任务之首”“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力以赴稳定大宗消费。比如,我县聚焦“房住不炒”“住房改善”举办新一轮房交会,成交住房1268套、17.4395万平方米、8.2566亿元;1-3月,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8%、好于全国完成情况,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2%、居全市第1,有效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推动“三资”清理。认真对标落实省、市关于“三资”清理有关决策部署,及早出台“1+7”行动方案(1个县级行动方案、7个领域具体实施方案),抽调精干力量组建4个工作专班,对全县国有资产资源进行全领域、全口径、全覆盖的清查。结合闲置资产性质、类型、用途等特点,根据“能租则租、能售则售、能融则融”原则,有序盘活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着力推动“沉睡资产资源”变为“增收源头活水”。2022年全县累计盘活“三资”共5.11亿元(其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88亿元),清理处置园区低效闲置、批而未供用地247.8亩。着力推进综合治税。成立县综合治税暨增收节支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开展收入“勤征细管年”活动,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严把“支付环节关”“产权办证关”“责任追究关”,有效破解税收征管难题。全面加强财税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在全县范围采用“数据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标识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模式联合办税,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有力遏制“跑冒滴漏”,2022年共查补税收收入1800余万元。

二、当前我县财源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新化是全省的人口大县、国土大县,但也是全省最大的摘帽国贫县、革命老区县,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大,“一产不强、二产不大、三产不优”的经济结构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经济的总体运营,制约了财政实力的扩张。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受近几年疫情和经济周期影响,传统的水泥建材煤炭等行业面临转型发展阵痛,先进陶瓷、现代文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还需发育培植。以2022年为例,我县传统的税收支柱企业绝大多数都减收,100户重点税源企业中,其中36户合计增收28489万元,64户合计减收55060万元;还原留抵退税后,也仅有42户增收,另外58户依然减收。

三是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疫情三年,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明显下降。以车辆购置税为例,2020-2022年分别入库8183万元、7472万元、4955万元,申报户数分别为9529户次、8171户次、6245户次,2022年入库税收和申报户数比2020年分别下降39.46%和34.43%,两项指标逐年下滑且幅度较大。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县在财力极为薄弱的情形下,在“三大攻坚战”、新冠疫情防控、民生政策提标扩面等方面投入上百亿元,叠加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运行非常艰难。比如,2022年我县“三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7%,再加上乡村振兴、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配套,可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微乎其微,财政收支仅能在低水平上保持平衡。再加之我县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欠账较多,财政支出压力更加凸显,收支矛盾仍将长期存在。

三、奋力推动全县高质量财源建设跃上新台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财税工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国、省、市两会精神,全面把握“三高四新”“发展六仗”和“九大攻坚行动”的内在要求,着力实施财源建设“八大攻坚”,为中国式现代化新新化建设提供坚强的财政支撑。

(一)进一步创新思路,开创高质量财源建设新格局。一是明确目标任务。以思想破冰引领财源突围,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标准,精准分析研判中央、省、市财政政策举措,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进一步明确年度财源建设重点,以规范化、动态化、精细化、常态化的清单式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朝着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财税增长目标勇毅前行,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体制机制。抽调精兵强将,进一步完善以“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联席会议和综合治税暨增收节支工作专班为主体的财税责任共担机制,充分发挥威望高、业务精、人脉广等优势,在为全县财源建设理思路、出点子、找门路上出实招,在做大蛋糕、加强征管、减税降费、规范管理、综合治税中履好责。三是实施“八大攻坚”。以新兴财源培育、主体财源提质、存量“三资”盘活、园区发展转型、县域财源突围、财源绩效提升、税费精诚共治等为重要抓手,着力在招商引资、培优建强产业链、服务实体经济上下功夫,在服务重大项目、重点行业企业、重要工作中求突破,推动财源新旧动能转换和可持续发展,为高质量财源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二)进一步拓宽渠道,打造高质量财源建设新优势。一是做大存量。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抓住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实施好“规模工业企业倍增工程”“材料谷建设攻坚行动”“助企纾困增效攻坚行动”“金融生态体系建设攻坚行动”,开展好“三送三解三优”专项行动,大力培育主体财源、骨干税源。同时,全面摸清财税收入底数,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采取“一对一”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全天候服务,不断提升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夯实财源建设根基。动态完善和优化土地规划,在全面建设“中等城市”的新征程中,想方设法在土地资源“存量”上求“增量”。二是做优增量。继续紧紧围绕“一镇六链”“走出去、争项目、拼经济”,以“五个招商”(紧盯规划抓招商、紧盯目标抓招商、领导带头抓招商、专业队伍抓招商、奖惩兑现抓招商)做好延链强链补链文章,大力引进总部企业、新业态企业和新模式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亩均产值和税收,推动低效企业“腾笼换鸟”,实现“五好”园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形成新的经济财源增长点。三是做活变量。吃深吃透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导向,抢抓宽松政策窗口期、机遇期主动出击、精准发力、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好国家级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要政策平台引导作用,千方百计争取更多债券资金、专项资金、政策性资金投向新化,切实把“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不断优化财源结构、壮大财政实力。

(三)进一步精细管理,彰显高质量财源建设新效能。一是提高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效应”,强化专项资金“全方位”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杜绝条块分割、撒“胡椒面”,防止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下问题。按照“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公平、压减一般、收支平衡”原则,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上;大力实施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攻坚行动,有效整合、开发、盘活“三资”,推动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源。二是提高引导效率。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效应,逐步壮大产业发展基金规模,统筹各类资源要素、财政资金向重点税源企业、潜力税源企业倾斜,创造新的税收增长点,形成实际贡献。持续加强“政银担企”金融联动,健全经营实体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久久为功当好企业上市服务“店小二”,抢抓北交所设立机遇,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并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切实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提高征收效能。既要全面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也要依法推进综合治税,健全常态化“协税护税”机制,通过“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全面提升依法治税水平,围绕重点税种、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实行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精准研判、精准指导,适时开展纳税评估、核查,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四)进一步凝心聚力,营造高质量财源建设新氛围。一是加强组织调度。构建“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联席会议和综合治税暨增收节支工作专班牵头、乡镇(街道、林场、园区)主攻、协税护税责任单位及相关县直单位助攻的工作格局,建立周调度、旬分析、月通报、季奖惩、年结算的刚性调度奖惩机制,抢抓时间进度、把握工作节奏。二是明确保障激励。坚持高位统筹、全县联动,一体推进落实牵头、主攻、助攻责任,根据财源建设成效加强经费开支保障,避免责任层级性、周期性递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全过程责任链条,争做行家里手、掌握工作主动权。三是严肃财经纪律。构建动态“信用+风险”防控体系,实现“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严厉打击涉税(费)违法行为,并通过宣传教育以案释法、严格执法传达压力,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高质量财源建设良好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机电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企业主营产品/
/阅读下一篇/

锚定“材料谷”高质量发展 跑出重大产业项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年戴南不锈钢管市场走势如何?

2024年戴南不锈钢管市场走势如何?

兴化市双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2024/6/3 11:25:52
探索甜蜜的秘密:壳牌丙二醇在食品工业中的多面角色

探索甜蜜的秘密:壳牌丙二醇在食品工业中的多面角色

河南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
2024/5/27 11:48:56
pvc透明增亮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pvc透明增亮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临沂铭硕商贸有限公司
2024/5/23 16:54:56
关于塑料薄膜高透明防雾剂产品用途介绍

关于塑料薄膜高透明防雾剂产品用途介绍

临沂铭硕商贸有限公司
2024/5/22 12:07:51
气相防锈母料的作用有什么

气相防锈母料的作用有什么

临沂铭硕商贸有限公司
2024/5/22 12:05:53
关于塑料薄膜增亮剂产品用途介绍

关于塑料薄膜增亮剂产品用途介绍

临沂铭硕商贸有限公司
2024/5/22 12:00:04
171698文章数 12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通用零配件相关热点

通用零配件相关推荐

头条要闻

通用零配件要闻

通用零配件资讯

往期通用零配件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