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 > 机电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未来产业工人如何“炼成”?北京经开区通过产教融合走出新路径——

“要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共同体。”日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参观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电科”)电信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和经开区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实践基地后,对“高校+企业”的高质量科研联合攻关和人才联合培养给予肯定。

“父教育而母实业”被普遍认为是当代“产教融合”基本路径的发轫,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学堂通车间 教学和产业靠得更近

在北电科的校园内,停放着两架民航客机,这是北电科与订单企业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未来的“飞机医生”可以在此按照飞机维修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完成系统功能测试、可更换件拆装等综合技能训练。

“把课堂搬到实体飞机上,不仅有效解决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空间狭小、动手少等教学痛点和堵点,还实现了高素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的培养。”据北电科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肖莹介绍,作为北京地区首家具备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培训资质的高职院校,自2019年起,北电科先后与国航、海航、东航等签订了订单人才培养协议,已有150余人成功申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

通过实体飞机做课堂,培养航空高端技能人才只是学校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自与经开区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北电科创建了“依托经开区办高职、依托产业办专业”产城教融合发展新模式,整体打造七大专业群,并且逐一建立了专业与产业供求关系专业谱系图,建立“牵头专业+协同专业(或方向)+群外教学模块”的专业组合模型,初步形成了赋能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五条线”,即汽车产业线、生物医药产业线、先进制造产业线、集成电路产业线、首都航空产业线。

北电科先后建立3个经开区中试基地、北京市工程师学院、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4个企业现代学徒制中心,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订单、现代学徒制学生占比超45%,就业率超98%,企业满意度超95%。目前,北电科形成了学研用一体化的新范式、新标杆、新高地。

产线与课堂的融合、产业与专业的对接,有效推动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智造孕匠心为企业注入发展动力

2005年,北京奔驰正式成立。建厂几乎和人才建设同步,2006年,北电科便设立“奔驰班”,开始为北京奔驰订单式培养技术工人。

十几年来,校企合作的“奔驰班”从未中断,是学院校企合作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订单班。如今,订单班已经变成北京奔驰汽车制造工程师学院,累计为北京奔驰订单培养1000余名毕业生,北京奔驰30%的一线班组长均出自北电科,80%在职员工在学校参加技术技能培训,70%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提出了‘七位一体’新时代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路,形成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北电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在对学生培养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始终;以校企合作淬炼工匠精神,以技能大赛锻造工匠精神,以大师教导传承工匠精神,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以“五型教师”示范工匠精神。

以赛促学是北电科培养人才的一个重点落脚点。“学校通过实施‘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体系,鼓励教师把技能竞赛项目转化成开放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作为常态教学开展,进一步通过层层选拔磨练师生的技能及品格。”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据统计,2019年以来北电科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累计获奖397项,国家水平技能大赛获奖30项,北京市水平技能大赛获奖159项,北京市水平及以上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奖127项,均已提前超额完成“双高”建设指标。

企业家授课双师培育未来产业人才

4月初,北电科召开了一场以“解放思想识才聚才 实事求是爱才用才”为主题的人才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百度云acg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总监闫晓风,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陈莹等多位行业专家被聘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截至目前,北电科已拥有了一支由20名来自高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和技能大师组成的学校客座教授队伍。

“一直以来,北电科极为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接轨国际标准,学校通过开展与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聘请众多行业专家、技能大师走进课堂,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双师结构。”据北电科党委副书记王玮介绍,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邀请大批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进入教学一线,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团队”,对校企融合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质量提升给予了有力支撑。而早在2010年10月立项实施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中,北电科牵头成立包括81家行业企业和院校在内的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由55家企业参与的兼职教师工作站,与区域内知名企业合作建成14个“校企合作联合体”,实现校企共享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同时建设了资讯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人才调剂中心四大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机电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企业主营产品/
/阅读下一篇/

冯飞在三亚调研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情况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71699文章数 7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非金属材料相关热点

非金属材料相关推荐

头条要闻

非金属材料要闻

非金属材料资讯

往期非金属材料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