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居民戏称陷入被垃圾分类支配的恐惧。一句“你是什么垃圾?”
登上各式表情包,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
为方便大家直观理解,我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换算:
如果用装载量2.5吨的垃圾车来运输,首尾相接差不多绕赤道一圈。
如果把所有的垃圾都堆在一块儿,每3个月可填满兴隆湖,半年可堆出一个环球中心,一年半可填满整个龙泉湖!!!
这么多垃圾,如果还采取传统的“混合收集-混合运输-混合处理”的粗放模式,既浪费了垃圾中的有用资源,又消耗大量的土地和财政资源。个别地方如果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垃圾增长的速度,就会严重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大气等生态环境安全。
所以,面对环境压力,我们不得不推行垃圾分类!另一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所以,我们也应该推行垃圾分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具体来讲,垃圾分类有四个方面好处:
一是节省资源。
有句流行的话讲: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有很多可回收、可再生资源。据研究,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0.8吨纸张。这些“垃圾”如果都能被再生利用,就是资源,就是巨大的社会财富。
二是减少垃圾。
据调查,居民家庭丢弃的生活垃圾中,大约20-30%是可回收物,50-60%是餐厨垃圾,10-20%是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只有1%左右。如果把餐厨垃圾和可回收物分类出来,循环再生利用,有毒有害垃圾专门处理,最终进入填埋和焚烧厂处理的垃圾只有不到20%,可节约大量土地和财政资源。
三是减少污染。
据研究,一块镍镉电池中的镉就可以污染三个标准游泳池中的水;油漆、日光灯管、节能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都需要进行专门的无害化处理,否则就是环境杀手,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四是促进文明进步。
垃圾因人而生,我们每个人既是垃圾的受害者,也是垃圾的生产者,所以,垃圾分类,每个人都责无旁贷。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也是增强人们环保意识、文明意识,推动习惯养成、提升文明素养的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机电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