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机电之家首页 >> 安全生产>> 培训教程 >> 设备管理 >> 太白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太白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
太白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太白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8-05-23 14:33:23信息来源: 太白县人民政府浏览次数:次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健康太白2030”规划纲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太白县人民政府

2018年5月23日

“健康太白2030”规划纲要

序 言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健康长寿是人类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民富县强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健康投入大幅增加,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民体质不断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县健康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人口老龄化、食品药品安全、心脑血管和癌症等重大疾病对维护和促进健康形成挑战。新发传染病和传统传染病并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仍需进一步增强。

从现在起到2030年是推进健康太白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中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健康中国、健康陕西、健康宝鸡上升为发展战略,确定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推进健康太白建设指明了方向。新的发展时期,中、省、市政策性投入和我县经济转型发展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健康服务升级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不断完善的各方面制度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为全面推进健康太白建设,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按照《“健康宝鸡2030”规划纲要》和省、市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 总体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推进健康太白建设,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通过倡导健康观念、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全局,立足县情,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公平公正。把握医疗卫生公平性、可及性规律,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改革创新。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健康服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构建全民健康服务新模式。

——共建共享。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引导人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第二节 战略目标

推进“健康太白2030”,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强力推进阶段(2018—2020年)。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的健康产业体系,全县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攻坚克难阶段(2021—2025年)。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全民健康制度体系,健康生活普及、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健康保障基本完善,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全面实现阶段(2026—2030年)。主要目标是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广泛普及,健康环境显著改善,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人人享有高质量、均等化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法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健康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初步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和控制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生命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分别达到77岁、79岁以上。

健康太白建设主要指标

领域序号指标名称2017年2020年2030年
健康水平1人均预期寿命(岁)707779以上
2婴儿死亡率(‰)*4.654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25.54.5
4孕产妇死亡率(1/10万)*1411.3
5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909293
健康生活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m²)3巩固提升巩固提升
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6达到省市要求
8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人)*200300
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人)1.123
健康服务与保障1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持续下降比2017年下降20%以上
11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7年提高5%比2017年提高15%以上
12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1.62.653
13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1.73.24.7
14千人口全科医师数(人)0.2>2达到省市要求
1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8≤25
健康环境1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0保持保持
1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2>95
18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级分类数据达到省市要求达到省市要求
19县城区绿化覆盖率(%)41.38高于指标要求高于指标要求
20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97.2>96>96
2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3.1>85>99
健康产业22从事健康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增长率(%)*比2017年增长比2020年增长

第三节 主要策略

站在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围绕危害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心理等生物学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因素),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一、生物危害防控策略

推进优生优育,持续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纳入党委、政府民生工程,最大程度地减少遗传疾病和出生缺陷发生。加强传染病防控,遏制艾滋病等传染病蔓延传播,逐步控制直至消除传统传染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生物学特性实施不同医疗保健措施,特别做好妇女儿童保健,推进健康老龄化。

二、环境危害治理策略

加强自然环境源头保护,强化山、水、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良好生态基础。推动生态县、健康县建设,把健康要素、公共卫生设施纳入城镇化建设,强化生产微环境治理,加强生产环境监测和执法,保护劳动者健康。推进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建设,改善居民居家环境,营造追求低碳生活、恪守健康道德的生活微环境。

三、健康服务创新策略

建立以生命周期为主线,医防一体、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推动健康服务进入家庭、融入生活。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鼓励社会办医,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推行“绿色医疗”,控制医源性损害和医源性疾病发生,把中医思想和中医技术融入医疗服务全过程,推动医疗服务向绿色、环保、无害和人性化方向发展。

四、健康文明推进策略

把健康文明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崇尚道德健康,引导全民把健康行为作为修身养性重要内容,树立科学健康观,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全方位增进人群健康。倡导健康积极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开展控烟、限酒、禁毒,减少健康危害;普及营养知识,保障中小学生营养食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把全民身强体健作为兴县强县的重要目标。

围绕健康太白建设的主要策略,开展17项健康行动:

1.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开展“健康你我他”活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

2.健康行为塑造行动。开展“三控四健”(控制腌制品、控制吸烟、控制饮酒,健康心理、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全面推进控烟履约。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到2030年,实现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全面禁烟,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3%以下。

3.身体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养生活动,加强体育卫生融合,增强人民体质。

4.饮食健康促进行动。针对县内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引导合理膳食。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品牌餐饮,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5.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行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6.重大疾病防治行动。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以及其他补充保障的有效衔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控制策略,重点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防治。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7.重点人群健康贴心服务行动。到2020年,实现家庭医生与特殊人群签约服务率达100%。

8.中医药治未病特色服务行动。规划期内建成独立的县级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基层中医辨识介入服务,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

9.贫困人群健康帮扶行动。深入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贫困人群健康水平。

10.全民健康保障完善行动。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六统一”,提高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

11.健康环境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到2030年,努力把全县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县农村居民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100%。推进绿色发展,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12.公共安全环境营造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管理,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提升群众安全感。

13.健康城乡建设推进行动。深入推进卫生镇村创建,带动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将健康政策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建成健康城市和一批健康村镇建设示范点,促进城乡建设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

14.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行动。以中药产业发展、休闲养生、保健、体育等产业为重点,推动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将我县打造成省域内重要的休闲养生基地和体育产业发展高地。

15.绿色产业打造行动。以绿色种植业为龙头,稳步扩大总量规模,大力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外向型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积极指导农民示范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鼓励引导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体发展绿色食品,不断优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形成主导产业。

1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行动。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协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督体制等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的签约服务团队,向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医院治理水平,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17.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行动。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力度,激励引导卫生人才服务基层,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卫生人才协调发展。实施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率达100%,覆盖率90%以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第二章 推进全民预防保健

第一节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级标准。提升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水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完善采供血保障体系,保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完善以县医院为中心的急救网络建设,完善急救机构技术装备和人员配置,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与水平。逐步建立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骨干,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社区等为依托的健康教育体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视力、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县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强化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二、强化个人健康责任

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强化个人健康责任,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养良好健康行为。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开展面向个人健康行为的监测与评估,推动实现人人热爱健康、人人追求健康、人人生活健康。

三、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健康教育课作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学科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入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培训专(兼)职健康教育师资。加强学校控烟教育,减少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第三节 强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应急救治、采供血、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精准判断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实施有效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减少因人口流动而产生的健康风险。

第四节 加强重点疾病防控

一、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

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建设,提升综合防控水平。整合并逐步扩展现有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建立适合县情的监测系统。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筛查与干预,针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开展早诊早治工作,逐步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重点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7年下降20%以上,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7年提高15%以上。

二、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控

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维持无脊灰状态,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增强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能力,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健全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长效机制。加强艾滋病发现与治疗,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将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建立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病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病诊疗管理。

第五节 提高妇幼健康与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一、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全面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费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制度。

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工作。加强早产儿的干预治疗。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将儿童出生缺陷疾病诊断治疗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加强确诊病例的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减少致残率。开展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消瘦、生长迟缓、低体重、超重、肥胖、贫血等疾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开展0—6岁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实施健康妇女计划。推行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策略。加强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等妇女保健专科建设。全面落实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做好免费避孕药具发放,减少非意愿妊娠发生。加强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防控,降低重大传染疾病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加快提高妇女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力争实现农村妇女常见病免费筛查全覆盖。

二、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注重家庭发展,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政策措施。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转变。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加强再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动态调整奖励扶助金标准,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等问题。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

第三章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一节 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统筹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整合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成果。深入开展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强化医疗费用监测,遏制费用过快增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依法加强监管,完善医疗质量评价监管体系,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就医分流机制,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巩固扩大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成果,建立县、镇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融合、城乡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双向流通的人才管理新机制。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落实村医补偿及养老政策,建立村医进入、退出机制,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鼓励退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保障基层首诊。

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到2020年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人,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建立完善有利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突出医养结合,依托养老社会服务机构为计生家庭老人进行集中养老服务,有效解决计生家庭人口老龄化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推动老年护理、心理咨询、营养咨询、口腔保健、康复、临终关怀、健康体检与管理等服务业的开展,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

第二节 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县级医院、镇卫生院、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治机制,实现医防结合。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功能明确、责权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拓展签约服务内涵。全面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第三节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以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依托,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卫生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逐步扩大远程会诊范围,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推行群众健康“一卡通”,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四节 发展中医药特色服务

一、发展中医药治未病与养生保健服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和主导作用,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县中医院为主体,健全中医治未病体系。加强县中医院治未病专业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依托太白特有的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业主体。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服务,将中医治未病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医治未病健康产业。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项目,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医养协同机制。实施中医药文化科普项目,加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保障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医疗单位中医科和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强化中医人才培养,聘请名老中医专家坐诊带教。推进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推广适宜技术,镇卫生院、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完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机制,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工作。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章 发展康复及健康养老服务

第一节 健全康复和医养结合体系

建立县、镇一体的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康复医学科与临床相关科室协调配合和上下级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机制。以县级医院为重点,以镇卫生院为基础,为急性期及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急性期康复治疗,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常规康复治疗,为疾病恢复期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不断强化康复三级预防能力。

探索以家庭为平台的居家服务和机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构建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提供形式灵活、服务机构之间职责明确、服务对象分明、服务功能紧密衔接的医养结合体系。

第二节 促进健康老龄化

营造老年人健康生活环境,创造老年人发挥个人知识、技能、经验等作用的条件,在服务社会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预防、养生、医疗、养老”深度融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舒缓医疗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健康与养老服务。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家庭提供长期、主动、连续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

第三节 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

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实施主要致残因素预防工程和重点人群康复工程,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完善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制度。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实施精准康复,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建立残疾儿童救助制度,重点实施好贫困家庭0—6岁残疾儿童救助专项扶贫项目和脑瘫、听力、智力、孤独症残疾儿童救助。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将残疾人健康康复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到2020年,实现家庭医生与残疾人服务签约率达到100%,确保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辅助器具推广和适配服务,对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基本型康复辅具配置给予补贴,使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0%以上。

第五章 完善全民健康保障

第一节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实现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逐步建立居民个人缴费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机制。完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体制,完善城乡大病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有效衔接。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

第二节 完善医保管理服务体系

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立基本医保精算管理,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商谈判和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服务绩效付费,引导医疗机构主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节约费用、提高效率。建立药品、医疗器械、诊疗项目基本医保准入和退出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快全面实现医保智能监控。到2030年,全民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高效。

第三节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完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大病保险政策和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鼓励企业、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保之外的需求。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等新型组织。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到2030年,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第四节 提高贫困和低收入人群健康保障水平

积极开展健康扶贫,认真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给予资助,参合率达到100%;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民政救助、健康基金等倾斜性保障政策和“一站式”结算,在县域内医疗机构继续推行先诊疗、后付费。通过医疗费用减免、医疗救助、慈善捐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帮助等综合措施,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到2030年,进一步完善贫困和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第五节 健全药械供应保障体系

落实国家药物政策。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健全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医用设备、体外诊断试剂、第二类疫苗五位一体的集中采购格局。完善药品分类采购机制,促进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化,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实施高值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阳光采购和医用设备采购信息备案,逐步扩展采购种类,基本实现全品种覆盖。严格控制贵重药械采购使用比例,鼓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低价药和国产药械,进一步降低群众用药负担。

第六章 普及健康生活

第一节 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和完善县、镇、村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积极利用社会资金,结合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和新农村规划与建设,加强健康公园、健康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前提下,向社区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构建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视发挥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和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继续组织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服务作用,到2030年,每万人至少拥有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时尚休闲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组织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积极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及其他特殊人群提供健身服务,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和体育发展成果。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推动各区域、各行业、各人群体育健身常态化。

三、加强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统筹多方资源,组建多学科融合的科学健身知识服务专家团队,将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常态化运作,为更多群众提供专业、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和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深入开展体质测试工作,推动“体医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开放应用国民体质健康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

第二节 推进全民营养计划

加强全民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普及,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实现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全覆盖。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开展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减少超重、肥胖等营养问题对健康造成的损害。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油脂和热量摄入过多等问题。到2030年,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县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第三节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专业机构指导、满足个人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基层心理卫生机构建设,推进以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的心理健康网络化服务。依托现有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和护士等,建立心理卫生工作队伍,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等心理健康服务。鼓励卫生与健康机构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支持、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积极开展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救助、关心不歧视、身心同健康等精神卫生核心知识宣传。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到2030年,全县精防网络无空白区,抑郁症、焦虑症、老年痴呆、儿童孤独症等疾病的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县卫计、公安、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之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共享率达100%。

第四节 强化控烟限酒

加强控烟法规规章的落实,提高控烟成效,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创新烟草控制大众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促进形成不吸烟、不送烟的社会风气。营造支持性环境,深入开展无烟单位、无烟社区、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无烟环境创建,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到2030年,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3%以下。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不良的酒品消费习惯,节制饮酒。对酒精使用造成相关疾病的个人及其家庭提供预防和治疗干预服务。加强烟酒生产与销售监管,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

第五节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

加强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积极强化社会综合治理,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实施针对性健康干预。开展涵盖一般人群,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及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为重点的性健康、性道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促进安全套使用,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病、艾滋病等疾病传播。进一步强化娱乐服务场所日常监管,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淫秽色情、卖淫嫖娼等现象。严厉打击制毒贩毒,依法对吸毒者采取戒毒措施。强化医疗机构毒麻药品管制。

第七章建设健康环境

第一节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一、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到2030年,建成县城第二垃圾填埋场和6个镇新建垃圾填埋场;实施3个镇新建污水处理项目;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将全县主要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安全合理的水平。深入推进卫生镇村创建,带动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力争到2030年,3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国家卫生镇。

二、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太白建设的重要抓手,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将健康政策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促进城乡建设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针对我县主要健康问题,编制实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确定一批健康村镇建设试点,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度。重点加强健康学校建设,加强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控等相关政策。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监测与评价。到2030年,建成一批示范健康村镇和健康单位。

第二节 营造健康的公共安全环境

一、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加强安全生产,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强化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

二、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情况普查,健全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信息系统,遏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发生率。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与职业病报告制度,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及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加强放射诊疗辐射防护工作的落实。

三、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强化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逐年完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任务,排查治理好公路安全隐患。强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高压严管路面动态安全隐患。严格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强化源头监管,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扩大覆盖面,切实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

四、预防和减少伤害

加强社会面安全防范控制,开展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专门安全防范宣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幼儿园、学校及老旧居民区等未成年人、老年人主要聚集地区增设防范措施,预防各类违法犯罪。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报复社会倾向人员的排查管控,严防发生针对婴幼儿、未成年人、老年人的极端事件。严厉打击拐卖贩卖儿童和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等突出犯罪行为,使针对儿童与老年人的伤害案件、意外事件数量逐步下降。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社会面制假售假行为。完善核辐射、生物、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预警、报告和处置工作机制。

五、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到2030年,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县、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高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医疗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

第三节 治理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

一、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抑制城市扬尘、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治理机动车污染,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持续保持空气质量的优化状态。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严重污染水体整治、良好水体保护、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到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实现生态镇村全覆盖。

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污染。实施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基础工程、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工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成农田卫生环境标准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到2030年,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制度

强化环境保护部门与卫生计生部门的联动机制,开展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识别涉及重金属、有毒有害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核与辐射、噪声、振动等特征污染物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其环境健康风险,加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与危害的研判,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划定环境与健康高风险区域,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哨点监测,建立高风险区域内项目开发健康风险评估制度。

第四节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一、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

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形成与中省市体系相配套、具有太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县镇村。建立覆盖城乡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健全信息报告系统。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禁限用农药、兽用抗菌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加大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基本建成全程追溯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深入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健全投诉举报奖励机制,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科学素养、参与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监管格局,建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加强药品安全监管

健全药品标准管理机制,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全力推进中药饮片标准化管理。全面加强药品监管,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成运行,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全环节完整追溯和监管链条。不断提升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保障和监管水平。

第八章 发展健康产业

第一节 完善多元办医格局

制定完善加快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在我县举办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支持多种模式发展社会办医,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合资合作等方式,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支持社会投资和举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服务机制,共同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

第二节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突破发展生物医药。围绕打造“中国太白山药谷”,充分发挥“太白贝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挖掘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道地中药材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品种,辐射种植中药材8万亩,建成以苍术、重楼等为主导的gap药源基地2个、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园8个,发展专业合作社7个,龙头种植加工企业3户。

建立以中医药为主导的医药产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一二三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医药企业投资,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质中药材,重点推动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做长做强中药材大品种健康产业链。构建种植、加工、生产为一体的中医药体系,立足我县中药材资源,支持道地药材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种植研发,吸纳社会资金,建设培育集种植、饮片加工、中药制剂研发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开展中药和健康相关产品研究,提高中药材制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打造具有太白特色的道地中药材知名品牌和重点品种产业链,将中医药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健康产业和经济优势。

第三节 推进绿色食品、品牌餐饮产业发展

按照园区引领、项目带动的思路,全力推动特色农业,优化结构、提档升级,构建菜、果并进的高效绿色产业格局。大力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稳步扩大总量规模。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扩大各类蔬菜种植规模,优化蔬菜产业结构,推动蔬菜主导产业提品质、增效益。实施高山莓类产业化开发工程,主攻蓝莓发展,推进太白高山莓类果产业国际化进程,力争到2020年将太白打造成全国名副其实的高端“莓类产业之都”。积极指导农民示范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鼓励引导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体发展绿色食品,不断优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扎实推进基地建设,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园、特色农产品规划区为重点,着力创建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形成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服务,支持专业营销和电商平台建设,多渠道拓展市场,扩大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促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形成。建成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及追溯体系,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和美誉度。

引导和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餐饮业行业标准推广实施。加强餐饮业行业自律,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采购健康合格食材,规范制作流程,不滥用食品添加剂。积极开展以卫生设施为重点的硬件改造提升工作,加快健康餐饮产业升级,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引导服务作用,强化部门监管执法,打造健康放心的品牌餐饮业。

第四节 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发展

将“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作为新兴先导型产业,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健康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企业、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药物流通企业、保险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健康服务行业。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开放共享和安全体系建设。

第五节 发展生态休闲运动健身产业

立足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休闲养生、健身运动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城市,把县城打造成为山水相依、景城一体、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

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互融合,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体育旅游示范区(点)。各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点根据各自环境条件选择重点发展体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中的体育运动休闲内涵,打造集体育健身、旅游体验、时尚运动为一体的产业链。

第六节 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健康管理,通过居民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和健康状况监测,开展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生活指导等服务。鼓励举办健康管理咨询和体检机构,开展个性化健康服务。开展全民健康管理服务,实施全民健康干预新机制,落实属地化健康管理服务职责。

第九章 推进卫生计生能力建设

第一节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

推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以维护辖区居民健康为中心,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改革目标,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全面实施县医院标准化建设,规划期内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水平。加快推进镇卫生院规范化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第二节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遵循人才强卫战略,按照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全面建立并实施医、药、护、技等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制度,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优化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形式和手段,健全继续医学教育考核与评价机制,分层分类加大岗位培训,开展技能大练兵,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

坚持增量提质、均衡发展策略,加快以全科医生、住院医师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定向医学教育,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实现空岗有序补员。完善对口支援和青年医师下基层制度。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名医师培训项目,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为县镇定向招聘医学类学生,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中高职医学生,壮大人才队伍。

全面实施县域内人才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考核评价、薪酬待遇等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医疗卫生机构单独制定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合理提高人员奖励水平,激励人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按照“制定政策,招考人才;创新机制,引进人才;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提高待遇,留住人才;转变观念,重视人才”的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全科、儿科、产科、中医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养老护理、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健康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十章 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把推进健康太白建设这项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太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健康太白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党委、政府考核指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统筹健康太白建设全局性工作,建立完善健康太白建设的推进协调机制,加强战略谋划,研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推进,指导督促各镇、各部门开展工作。

县卫计、发改、财政、人社、教体、水利、交通、文广、公安、民政、环保、住建、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根据职能,落实健康太白建设责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共同推进健康太白建设。

第二节 完善健康政策

各部门各行业要加强在健康领域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康公益投诉制度。

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协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均等的公共卫生制度、高效的医疗供给制度、公平的全民医保制度、规范的药品保障制度、科学的行业监管制度。理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的关系,落实政府办医职责,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合理划分政府医药卫生管理事权,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从举办管理医疗机构向全面监督管理转变,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节 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健康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健康环境、体育健身等领域的依法依规管理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政府在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并发挥社会力量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监督作用,促进公平竞争。建立健康相关政策决策执行的监督和追责制度。

第四节 加强行风建设

进一步健全行风建设制度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廉洁风险评估防范机制和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预防行风问题发生。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约束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监管力度,强化对医疗机构动态监管。制定完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开展医疗质量年度分析通报和公示,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坚持舆论导向,营造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良好氛围,树立卫生计生行业良好形象。

第五节 加快健康信息化建设

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完善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诊断服务,实现全科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控,强化健康医疗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建立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精准汇聚、集中存储、统一管理。

第六节 完善健康投入机制

健全政府健康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界定政府投入职责,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举办、财政预算管理的机制。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提高健康相关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结果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投资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导、其他渠道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

第七节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全社会理解、支持、参与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方针政策,突出宣传推进健康太白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群众对健康太白建设的普遍认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健康太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八节 实施监测评价

制定“健康太白”建设评估方案,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对各阶段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进行监测与评估。各相关部门制定部门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保证规划目标的按期实现。编辑:( 太白县人民政府 )

打印关闭

作者:未知 点击:275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标签:太白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太白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
*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太白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太白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相关权利人与机电之家网取得联系。
电子样本

富林泰克产品系列j电子样
:胡先生
:13736436955
:嘉兴市科力电子有限公司
个人求购

 【求购】  起重专用变...  2024-9-30
姜海洋 【求购】  锆铌合金  2024-9-30
王景雷 【求购】  玻璃纤维管  2024-9-30
廖先生 【求购】  ASCO电...  2024-9-30
你爸爸 【求购】  甲板漏水口  2024-9-27
蒋经理 【求购】  电磁阀  2024-9-27
徐经理 【求购】  施耐德母线...  2024-9-27
张经理 【求购】  深宝电表  2024-9-27
VIP公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