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机电之家首页 >> 工程造价>> 常用范本 >> 招标控制价 >> 《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新闻发布会顺利举办
《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新闻发布会顺利举办

2021年10月29日下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进行正式发布,并就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本场发布会由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宗云主持。

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新闻发布会,我是本次发布会主持人陈宗云。

为全方位宣贯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凝聚合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设立了新闻发布厅,围绕乡村振兴的重大主题,不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在座的各位把广东乡村振兴的“好声音”传播出去、传得更远更响。

今天是我厅首场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今天的发布会,重点对《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进行正式发布。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先生,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乡村振兴局专职副局长梁健先生,汕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军先生,广州增城区委副书记罗干政先生。

现在,有请顾幸伟同志介绍《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有关情况。

顾幸伟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首先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我们新闻发布厅。刚才陈厅长已经说了,今天是新闻发布厅首场发布会,也就是“开业”。为什么要办这么一个新闻发布厅呢?就是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相关精神。政务公开是记者朋友们的期待,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办新闻发布厅就是我厅实现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抓手。今天是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接下来我厅针对乡村振兴的各项以及需要向社会公开的事项进行发布。非常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对我厅新闻发布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和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近期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以下简称《百佳案例》)。省领导同志对《百佳案例》给予充分肯定,分别作出批示和要求,要求要持续总结推广经验做法,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们总结出《百佳案例》之后,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要求我们做好总结、做好宣传、做好推介工作。今天我们新闻发布会以《百佳案例》作为主要内容来做新闻发布,就是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我们想通过新闻发布会,更好地支持我省乡村振兴工作,更好地宣传和推介我省乡村振兴工作。这里我向大家介绍《百佳案例》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简要介绍《百佳案例》的编写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牢记总书记对我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嘱托,聚焦“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三年多来,广东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管农村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高位推动、齐抓共管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全面形成;三年多来,广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推进乡村振兴列入省委“1+1+9”工作部署统筹推进,建立完善“1+1+n”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定乡村振兴负面清单“十不准”,构建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三年多来,广东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实施超常规的“人地钱”保障举措,重农强农的信号持续强化;三年多来,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广大农民群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真抓实干,奋力将短板变成“潜力板”,推动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如期实现,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广东答卷”,这本《百佳案例》正是我们“广东答卷”的重要成果体现。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百佳案例》的主要内容:

《百佳案例》共分为“体制机制 党管三农”“产业振兴 富民兴村”“生态振兴 岭南风韵”“人才振兴 粤才工程”“文化振兴 文明实践”“组织振兴 治理有效”“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三农改革 敢为人先”“城乡融合 以城带乡”“社会参与 凝心聚力”等十个板块,现结合《百佳案例》重点介绍我省近年来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党管农村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高位推动力度持续加大。建立五级书记抓落实机制。省委书记、省长带头,省市县各级党政“一把手”担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带头挂点联系涉农县镇村,督导帮助基层推进乡村振兴,把重农强农决心和举措高位传导到全社会。建立“抓一把手”机制,省委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作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同时每年组织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62个省直部门进行分片区、分类型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以及省级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

(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重农强农格局基本形成。强化人才配备,统筹选派第一书记4998名。创新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等,农村科技特派员覆盖1300多个乡村产业项目,每年有1万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强化多元投入,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强化用地保障,明确涉农市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创新点状供地政策,以农村垦造水田、拆旧复垦等打造城乡土地要素交易平台。

(三)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显著,富民兴村产业做大做强。累计建成16个国家级、16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主要农业县区全覆盖,建成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6个,省级专业村1322个、省级专业镇200个,带动123万名农民就业,基本形成了“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5000家、4.8万家、13万家,基本建成广州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助农平台;创新建设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创建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广东菠萝、广东荔枝等农产品价格“逆势上涨”,产值屡创新高,2021年上半年荔枝实现产值140.8亿元,出口量增长79.8%,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306.4亿元,增长19.8%。

(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风貌发生明显改变。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基础环境整治完成率99.8%,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普及率9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9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8.6%。扎实推进珠三角“五大美丽”行动,全面启动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万里碧道”,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570多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4个、“四小园”小生态板块2.6万个。

(五)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4g网络在全省行政村和自然村基本100%覆盖;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率和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100%,行政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全省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92.4%;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1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921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启动达标建设。

(六)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整省试点稳步推开,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创建稳步推进。创新乡村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鼓励“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项目,简化项目流程、节省财政资金30%以上。

下来,我再介绍一下《百佳案例》的三个特点。

这些案例聚焦我省乡村振兴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既有省、市层面推进的政策创新,也有镇、村层面开展的实践探索,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突出创新性。每个典型案例都是广东各地干部在破解乡村振兴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举措,生动体现了广东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创新精神,是广东各地干部群众的智慧结晶。二是突出实践性。“实践性”是广东乡村振兴百佳案例最根本的底色。每个典型案例都聚焦实践难题、突出实干操作、重在提升实效,既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突出可推广性。在选取典型案例时,注重案例的可推广、可复制性,着重选取各地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普遍运用、行之有效,并可学习、可借鉴、能推广、能复制的先进经验做法。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百佳案例》为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经验样板、贡献了广东智慧,下来我们将继续总结、宣传、提升各地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力争形成一批品牌性、标志性改革创新典型,也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来,为广东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宣传助力。

《百佳案例》已经发给记者了,大家在里面可以看到广东乡村振兴的实践、广东乡村振兴的探索,也可以看到乡村振兴广东的答卷。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顾幸伟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顾厅长,近年来广东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请您介绍我省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都有哪些突出亮点?

顾幸伟:谢谢你的提问。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在创新上下了大功夫,总结起来有七个方面的创新点:

(一)创新“党管三农”工作体制。我们建立了史无前例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工作体制和机制。省委书记担任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组长,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所有省领导进入到领导体制。我们建立了一套强大的、全面的领导体制,并建立了强大的工作机制。我们整合了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各方力量,建立起了乡村振兴的工作专班,在每一个相关单位设立了一批乡村振兴的各类专职小组,他们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对三农工作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高位推动机制。二是全面推进党管三农工作制度化,实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涉农县制度,省领导同志、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定点联系1个涉农县(市、区)。三是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统筹选派第一书记4998名,这个量还是比较大的,村两委干部补贴提高到每月3000元,村办公经费提高至每年10万元,实现村级组织省级补贴全覆盖,也就是说省级补贴不仅给村干部发工资,还给村干部补助了集体经济工作经费。

(二)创新“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也就是产业创新我们怎么推进。广东围绕产业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全产业链的链接,也就是一二三产业的链接和融合发展,这对推动产业振兴发挥了重大作用。我省从过去农业部门只管生产不抓流通的理念转为先抓流通、先梳理价格,通过好的价格来引导生产,这个做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我们也做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的核心就是加工,每个产业园必须有50亩建设用地,主要做加工链条,把加工环节建立起来以后,就把产业链建立起来了,由此形成了工作创新。

(三)创新“靶向疗法”的实施路径。乡村振兴具体路径怎么来推动,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必须靶向疗法。针对广东乡村振兴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靶向疗法。我省乡村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针对镇村全域干净整洁比较差,我省实施了第一个行动,就是“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给每一个行政村安排了40万元的“三清三拆三整治”费用。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我省乡村底板干净整洁,实现了村镇全域的干净整洁。二是紧盯短板,实施“九大攻坚战”行动。针对目前乡村振兴存在的一些短板,我省实施了“九大攻坚战”行动,包括集中供水、农村污水治理、农田整治、种业振兴等等。“九大攻坚行动”的推进,将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问题、短板问题。三是紧盯风貌,推进了风貌带建设。广东农村农房风貌并不好看,是乡村振兴的“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省实施了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要求每一个县都要有一条风貌带建设,特别是针对“四沿”地区,沿边界、沿交通要道(包括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要道)、沿郊区、沿景区,要突出解决建立起风貌带建设。广东各地风貌带建设风生水起、做得非常好,汕尾在风貌带建设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今天汕尾林市长也来了发布会现场。我省也启动了185条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这就是靶向疗法。总而言之,我们的实施路径就是“紧盯底板、紧盯短板、紧盯风貌”。

(四)真金白银的投入机制,给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乡村振兴没钱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的投入,承诺将在十年内省级财政安排1600亿的专项资金来推动乡村振兴;但事实上三年就已接近这个数目,确确实实是真金白银的投入。除了全省加大投入外,各市县镇各级也都加大了投入,还有就是企业和社会的投入。大家都知道我厅在全国率先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一万多个企业帮扶了一万多条村庄,现在是12140个企业在帮扶,投入的帮扶资金达到了134亿元,对乡村振兴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就是金融各类资金的参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乡村振兴,要求各个部门要参与乡村振兴,特别是金融部门。这几年来,金融部门加大了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投入。现在金融部门建立了考核制度,特别是在投入板块有一个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内容,这个硬措施推动金融部门不断探索新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带动农村金融产品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些年来,几大银行在三农的投入有几百亿,呈迅速增长趋势。各方面真金白银的投入,开创了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局面。

(五)我们在城乡融合的改革动力上进行了创新。这几年,我省在推动城乡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比如涉农资金整合改革,垦造水田的改革、拆旧复垦的改革,还有三农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广清一体化改革,还有我们的人才下乡的一些改革,我们的三项工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等,这一系列的农业农村改革给广东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创新“组团帮扶”平台载体。系列改革让我们的全面振兴有了新的抓手,围绕全面实施创新我们推出了一个新帮扶的形式——驻镇帮镇扶村帮扶模式,实施了广东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的乡村振兴帮扶行动。目前已派驻工作队7000多人次,覆盖了全省1127个乡镇。

(七)“打擂台”竞争机制上的创新。我们找到了适合三农工作的新的方式方法——“擂台比武”,各方面的打擂台,首先从下到上打擂台,各级都实施了乡村振兴打擂台机制,省里搞了乡村振兴打擂台,反应非常好、关注度非常高。其实三农工作关键是要调动群众、调动干部。千千万万的群众、千千万万的农民,几十万个村干部,如何把他们调动起来?通过“打擂台”这样一个很好的机制,我们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这些方面的亮点和创新点是我省这几年的探索,不一定全面,也请记者朋友们帮我们总结提炼,也希望你们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南方农村报记者

请问梁局,继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广东创新性提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对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何重大意义?

梁健:刚才顾厅长特别介绍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举措,是广东进入新阶段、特别是乡村全面振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点。开展乡村振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指示精神,顺应乡村振兴发展趋势,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的一个重大创新部署,同时也是站在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历史方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探索实践,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报告。

一是适应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帮扶全域全覆盖。2009年开始,广东省委省政府着力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开展了两轮的扶贫“双到”,到脱贫攻坚行动取得全面胜利,广东一直把解决乡村贫困问题摆在民生事业的核心位置。过去我们的扶贫,包括我们的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上,帮扶对象相对是少数人、特殊群体。进入全面乡村振兴这个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移,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从更高的层面、以更大的力度、从更广的范围开展乡村振兴的帮扶。也正是顺应了这种大势所趋,我们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将全省1127个镇分为三类,也就是重点帮扶镇、巩固提升镇、先行示范镇,从原来的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社会帮扶的基础上,实现对全省乡镇全域全覆盖,从点上到面上做了拓展。刚才顾厅长也有介绍,目前有7000多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他们在1127个镇里挥洒着汗水,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着力量,可以说这是广东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帮扶行动。

二是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新形势,着力破解乡镇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在我国行政治理体系中,镇既是行政结构的最基层,也是连通县和村的关键节点,没有镇域的振兴,很难做到乡村的全面振兴。从我们广东镇域目前的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还存在显著的短板,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很多难点、堵点和痛点,它也缺乏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乡村发展的能力。在强镇扩权、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从过去“驻村帮扶”向“驻镇帮镇扶村”转变,应该是“驻镇帮镇扶村带富”,从这个意义来说也是全覆盖,这样一种转变是将帮扶对象、帮扶力量、帮扶资源从行政村上提一级到乡镇,能够更好发挥乡镇上连县、下接村再接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从镇级层面统筹镇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增强乡镇的集聚辐射能力,提升县镇村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水平,实现镇村同治同建同美,进而让我们的乡村成为城里人愿意下去、村里人愿意上来、外地人愿意进来、外出人员愿意回来的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好地方。

三是适应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新路径。城镇是城乡融合的契合点,也是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平台。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城市和乡村要素的双向流动,通过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扩大农村需求形成双循环紧密结合起来,既为广大珠三角企业连线连片撬动镇村资源、进军乡村领域搭建了更广泛而且是有效的发展平台,也为广大欠发达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一些优势资源提供了重大的机遇,进而推动城乡和地区间产业、资本、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双向转移互补,加快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农民日报记者

请问林市长,汕尾市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明显,请问汕尾在建立多方保障机制方面,有何经验做法?

林军: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汕尾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的关心、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汕尾的乡村振兴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机制保障上,我们主要从组织、要素、机制等方面发力,强化保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首先,我们强化组织保障,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关键和“牛鼻子”,具体来讲就是以“3+1+7”模式推进实施。

“3”,就是切实抓好组织建设、四级书记和人才振兴三方面。我们以镇村换届为契机,按照“好稳严实”的要求,全面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我们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贯穿四级书记责任链条,推动县(市、区)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镇街党(工)委书记当好“一线施工队长”,村党组织书记当好“头雁”;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深化“红海扬帆”人才计划,2020年新增回乡大学生比2019年翻了一番多,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广阔天地大展才华。

“1”,就是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开展“一亲三心”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市8000多名市县机关干部“返乡走亲”,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听民情、听民意,800多名镇街干部“驻村联心”,近5000名村社干部“入网知心”,5万多名基层党员“联户交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用脚步来丈量民意,营造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7”,就是切实做好“党建+”文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抓好巩固脱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充满活力等七个方面工作,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其次是做好要素保障。我们坚持“人往基层走”,以镇街体制改革为契机,将2230个县级行政编制下放到镇(街),切实解决乡镇“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通过派驻第一书记,以及实施“一村一专职驻村干部”“一村一警”全覆盖等,现在街道里每一个村都有一个全脱产驻在村里的一个镇干部,每一个村都有一个民警,进一步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我们坚持“钱往基层投”,大家知道汕尾财政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基层投入毫不吝惜,对本级财政用于基层我们统计了一下,达到了接近70%多。现在每一个村,市级财政每年都给了5-12万,给到每一个村来做卫生保洁经费,从市级财政一直给到村的,我们感觉到不一定很多地方有。每一个镇我们给100万到300万,同时每一个村我们给100万用于“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往基层走。

我们非常重视社会资本、工商资本、乡贤资本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4场民宿、文宿等乡村产业招商大会,签约66个项目,总投资达1000亿元;我们非常重视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百名政协委员助乡村振兴行动”,发动超过70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特别是陆丰市发动乡贤资金达到4.4亿元全部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我们对乡村振兴多元渠道的推进保障这项工作,同时我们推动土地等资源要素往农村倾斜,2018年以来全市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乡村振兴用地占比均超过12%。

最后是注重机制保障。去年以来,我们建立了工作落实机制,市委强化对各县(市、区)党委和市直有关部门抓乡村振兴的考核,现在汕尾的乡村振兴每季度都进行一次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亮牌,被亮红牌的县(市、区)党委书记、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在市委扩大会议上作检讨作表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各县(市、区)党委书记扛起抓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每两个月举行镇(街)党(工)委书记“登台打擂”,大家都上台说一说我的乡村振兴工作做的怎么样,大家交流工作而且进行pk,在全市全面激发镇街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活力,在全市上下营造起“赛龙夺锦、比学赶超”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广州日报记者

请问增城的罗书记,增城民宿发展迅速,请问增城如何把美丽乡村变为“美丽经济”?

罗干政: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面积16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2%,山、水、林、田、湖等各种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美丽经济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增城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旅游、精品民宿等绿色产业,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主要做到“四个聚力”:

一是聚力改革创新,激发绿水青山发展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盘活利用旧村委用房、旧村落、泥砖房、旧学校等闲置资源,整合周边山、水、林、田、湖,打造了邓村石屋、慕吉云溪等精品民宿185家。探索集体留用地租赁、入股、合作等入市方式,高效利用4000多亩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新塘万达广场、永旺梦乐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势。

二是聚力品牌提升,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小特产”“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大家非常熟悉的增城丝苗米、迟菜心、仙进奉荔枝等特色农产品,以此创新推动农村承包地连片流转,必须实现规模化,同时引进培育12家优质农业企业,创建增城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业提质增效。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增长10.3%,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增长7.3%。

三是聚力文化传承,留住美丽乡村美丽乡愁。因地制宜打造时光穗稻、白水仙瀑、仙榄沙龙、甜蜜果乡等新乡村示范带,提升乡村颜值,传承乡村文化,将美丽园区、美丽田园、精品民宿等用碧道串点成线,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精心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菜心美食节、农民丰收节等农业主题节庆活动,打造正果老街、畲族文化村等一批文化街区,满足多层次文化需求。2020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2316万人次、收入116亿元。

四是聚力民生改善,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美丽经济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重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85条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09:1缩小至2020年的1.87:1,预计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增城还在努力,增城的美丽经济还在持续发展,增城的美丽乡村也值得大家期待。

香港商报记者

各位领导,下午好!请问林市长,汕尾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如何串点成线,打造了10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林军: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汕尾市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围绕建设精美农村这个主题,全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五大振兴”这一目标,聚焦“美丽乡村、美丽农居、美丽通道、美丽产业、美丽田园、美丽动力、美丽民生、美丽党建”等“八大美丽”,以点带面、串珠成链,高质量、高标准建设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我们的这个乡村振兴示范带,是包含了产业、风貌、改革、民生等,是乡村振兴的综合体。我们说抓了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现在这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初步建成,全长326公里,覆盖了111个行政村,受惠人口达到50多万。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我们主要是注重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做好规划文章。紧紧围绕人往哪里去、产业在哪里发展、怎么布局,充分考虑镇村民风民俗、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等因素,紧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因地制宜把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好,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二是做美建设文章。高质量纵深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同时,按照“一村一特色”和“一带一主题”原则,建设“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以示范带建设的重点突破,带动实现汕尾乡村全面提升、全域美丽。三是做活经营文章。坚持市场化思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引导工商资本进村,引导乡贤的资本返乡,村集体和百姓共同参与,构建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尤其是现在在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大力发展民宿、文宿、农村电商等新的农村产业新业态,推进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把乡村建设好了,怎么样把它经营好,这才能够永续发展。目前,10条示范带引进了40家民宿、136家农家乐,带动了农民增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四是做实治理文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大数据赋能乡村治理,创新采用“民情地图”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构建镇村组三级基层治理架构与“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纵横交织的“田”字型基层治理新格局。去年我们建了10条,“十四五”我们规划了45条,其中有12条现在已经启动建设。我们准备做到带带相连、串带成环,把所有的示范带连接起来、都串起来形成闭环。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推动汕尾乡村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为广东的乡村振兴提供汕尾的样板,做出汕尾的贡献。谢谢!

新华网记者

顾厅长,刚才您说到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广东如何以人才振兴为抓手来推动乡村振兴?

顾幸伟: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广东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的人才投入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首先是正式的村官,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批人才。这几年我们在实施“头雁”工程的过程中,各个地方都选了一批有能力的乡贤,比如外出打工创业成功的,有在大企业或大单位的;有杰出表现的乡贤,我们把他们选回来做正式的村官。我们还进行了人才储备,吸引一批乡贤能人回来干事,这成为了我们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也是人才。二是“临时”村官人才。全省有7000多名驻镇帮扶干部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给三农工作带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和力量。这些人要么是一批年轻的大学生,或者是刚参加工作的非本村年轻人,作为驻镇帮扶干部参与到乡村振兴来。三是带着项目、带着技术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人才。他们当中,有的是回到自己的家乡,有的不一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的创业,比如养猪、养鸡、种果、养鱼等,给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一股新力量。这样一批人才,是我们整个产业振兴的主力军,他们的参与带来了技术、带来了新的理念,也带来了吸引人才的一系列载体。四是我们组织的各类教育、科技、卫生等下乡的人才。有些老师、有些医生投奔到乡村振兴,在第一线工作,这个量很大,比如卫生界在乡镇卫生院、在村卫生所吸引了一批人才,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还有我们的教师投入到教育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还有大家没有注意到一批人才,这就是“土专家”。最近我们培养了一万名“土专家”,这些“土专家”在农村乡村振兴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可能理论讲不出来,但是实操能力很强,比如病虫害,他一眼看过去就说这个树不行了,是因为水不够还是肥不够或者是其他原因,很管用,一批“土专家”参与其中。我们也搞了一个网上的农民培训学院,把农民培养成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各类人才投奔乡村振兴,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南方杂志记者

罗书记,在珠三角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增城如何保障面积用于种植丝苗米?

罗干政:增城,粮食播种面积16.1万亩、总产5.7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67.5万亩、总产138万吨,是广州市农业大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菜篮子”生产基地。近年来,增城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推动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

一是“真重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我们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区、镇街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并制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将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解到镇街、村,落实到田。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6.1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万亩、同比增加1.68万亩。

二是“真措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技术进步是关键。我们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3.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3.2万亩,完成撂荒耕地复耕1484亩。推进科技强农,出台实施种业发展二十条扶持措施,增科新选丝苗1号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推广应用水稻精量旱直播技术,2021年预计全区粮食产量5.75万吨,其中水稻产量4.9万吨、同比去年增加0.58万吨。

三是“真投入”,让种粮人有钱可赚。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实施种粮大户、水稻保险、农机购置和作业等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21年财政安排种粮补贴1.25亿元,种粮大户最高可拿补贴约2320元/亩/年,一般农户可拿补贴约1020元/亩/年,种粮大户从2020年335户种植面积5万亩增加到2021年400户种植面积8万亩。成功创建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3.7亿元,带动周边种植丝苗米3万多亩。深入挖掘增城丝苗米历史文化,加强品牌宣传,争取让“南增城丝苗、北五常大米”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会后向相关发布人了解。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相关附件:

作者:未知 点击:29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标签:《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新闻发布会顺利举办
* 由于无法获得联系方式等原因,本网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的作品报酬未能及时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请《《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新闻发布会顺利举办》相关权利人与机电之家网取得联系。
关于“《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新闻发布会顺利举办”的更多资讯

电子样本

富林泰克产品系列j电子样
:胡先生
:13736436955
:嘉兴市科力电子有限公司
个人求购

 【求购】  起重专用变...  2024-9-30
姜海洋 【求购】  锆铌合金  2024-9-30
王景雷 【求购】  玻璃纤维管  2024-9-30
廖先生 【求购】  ASCO电...  2024-9-30
你爸爸 【求购】  甲板漏水口  2024-9-27
蒋经理 【求购】  电磁阀  2024-9-27
徐经理 【求购】  施耐德母线...  2024-9-27
张经理 【求购】  深宝电表  2024-9-27
VIP公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