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MR59和MR55的设计目的都是帮助专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轻松检查任何位置的湿度,并获得准确的湿度读数。这两种设备均支持无线连接,都可以方便地从移动设备上的FLIRToolsMobile应用轻松查看数据哦~采用IGM?技术的温湿度计FLIRMR176红外成像湿度温计采用IGM红外成像引导测量技术,内置红外热像仪镜头,能定位湿气问题藏匿之处,进而分析读数查找渗漏的根源。集成的无探针传感器与外部探针支持非破坏式与接触式测量,应用灵活性大大提高,并且配有可现场更换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传感器,拥有环境读数自动计算功能,使用更加简单、方便,生成准确测量读数的速度更快。
实验室供气方式是采用将气瓶安置在仪器设备的旁边,危险气体的气瓶放置在气瓶柜内。排气采用直接排放到实验室或是通过简易的管道排放到窗外。在实验室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增加,实验室内经常是密布着各种各样的管道和气瓶。这样处理既造成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也不美观。
实验室的很多设备的运行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气体供应,同时也会产生废气。如何既安全又方便地解决供排气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问题之一。
正确的实验室供排气的解决方案是把实验室的供排气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要考虑到安全性、便利性、日常实验室的管理、气瓶的更换等问题,同时要重点考虑实验室今后的发展,对于特殊气体还要考虑特殊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设计标准
1、《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版)];
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1997);
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1998);
4、《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1991);
5、《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
6、《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1991);
7、《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
(二)技术要求
1、气瓶间:
①气瓶间应采用300mm厚实体墙,安装防爆门,设置泄爆窗;
②室内电器设备均应具备防爆功能;
③室应安装排气扇,时刻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2、供气系统要求采用两级减压的方式进行供气,供气汇流排次减压,气体由15Mpa减压到1.5Mpa以下,再输送到各用气实验室,二级减压器安装在各用气实验室或用气点,方便统一控制通风柜或仪器用气的输入压力,用气终端配有中压球阀和压力指示表,二级减压器对压力进行调整(0.01Mpa),得到稳定的压力,可以满足仪器对不同使用压力的要求,一、二级减压器均配有压力表,可实时显示当前压力;
3、采用双侧汇流排半自动方式不间断供气,充分满足实验室的使用要求,更换气瓶时,可通过安装在高压软管下面的卡套进行气瓶更换;
4、氢气和乙炔属于易燃气体,应设计气体泄露探测报警装置,并安装阻火器,防止明火回流,易燃与助燃气体敷设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芜湖特种气体管路整体规划
从更多地点获取更多传感器数据的需求将推动新型传感器的开发,这些传感器体积更小、功耗和成本更低,并且易于大量和在狭小空间部署。电子传感器结构传统的电子传感器无论设计怎样,都包含相同的功能模块。传感器的核心模块是实际的感测元件。感测元件是传感器的一部分,它对传感器环境作出响应,并将环境条件转换为电参数。除了感测元件,传感器还需要电源用于传感器内部的电子元件和数据处理及互联电路。大部分电子传感器包括感测元件、电源模块和位于每个感测节点的数据处理模块。

(三)工程用材
1、管道、球阀、卡套和三通等为316L不锈钢,减压器为高纯气体减压器(不锈钢阀芯),高压软管(连接钢瓶和汇流排)为不锈钢波纹管,在高压软管的进气端,配置单向阀,可以防止更换钢瓶时,软管内的气体外泄,同时避免外界的空气混入气路之中;
2、管道系统:所有的气体管道选用BA级别的316L不锈钢管,在管路上有个过滤杂质和水分的净化装置,使气体在流通过程中不至于被管道系统污染,保证气体的纯度,同时要有明确标示,指示气体的流向;
3、管道的连接:汇流排、终端部分采用卡套连接,便于减压器和阀门的维护管理;
4、终端:在每台仪器之前,配置截止阀和二级减压器(每种气体配置一个)。截止阀用于控制每一个气路的开启与关闭;在仪器需要调整和维修时,能停止任何的仪器的气体供应,减压器用于显示和调整终端的压力。
(四)其它
1、气体管路每间隔1.5m采用管码支架固定,并根据气体管路弯曲的直径,设置合适的支架位置;
2、整个管路安装完毕后,对整个系统做压力测试。参照《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路系统在保压24小时后,压力无下降为合格。
芜湖特种气体管路整体规划

HermannKaubitzsch还负责对摄像机进行同步和评估,这项任务也不容小觑。一组博士研究生为8台摄像机开发了3D布置,这些摄像机必须在超轻型飞机上占用尽可能小的空间。甚至还制作了一块敞开的定制基板,将系统安装在旋翼机上。也很快就为该“斜视角系统”取名为:AOS--Tx8。该系统通过以太网控制,图像数据显示在1英寸的屏幕上。“几年前,我们尝试过使用不同型号的红外热像仪,但是通过以太网对其进行控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Bannehr教授解释道。